第十六章
傳聞如此,事實也如此
——————————————————————
那風聲成了陸安康和李柷逃走最可靠的掩護。
然而只有掩護顯然不夠
陸安康先前放出去的那些蝴蝶引隨即起到了作用。
在風聲當中,沒有哪個人敢『亂』動,甚至是那岐王李茂貞,但蝴蝶引呢?
在視線受阻的情況下,李茂貞瞧不見四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只是感覺到他身邊的人正在一個個發生意外。
等到再一次風停的時候,原本還剩下的八十精兵又多了四十具屍體。同時,另外的四十個人呢?
還有李彥韜,全部不翼而飛。
李彥韜將此都怪罪在陸安康這個傢伙的身上,趁著風停,他憤怒的朝著前往追去。
那風聲的對岸,那道擋住了龍身子和龍頭的屏障那裡。
在陸安康的帶領下,李柷和十一人護衛到了這裡。
李柷的思緒本能的落在了那屏障上面,他很疑『惑』的盯著那屏障:“為什麼我覺得如同是胸口堵住了一般?”
陸安康回頭看了看,風聲已經消失,李茂貞的人多半一時半會兒也到不了這裡。
因為他在走走停停的過程當中,早已將他們轉到了回去的路上。這也就是他為什麼一開始走在中間,而後換到了旁邊走的原因。
陸安康隨即跟李柷介紹道:“你可知道旱龍王?”
李柷搖搖頭。
關於“旱龍王”的傳說,陸安康也是偶然得知。相傳白鹿原下這塊地方毗鄰灞河,所以經常遭水災,也修建有“龍王廟”。別的地方都是乾旱求雨,所以修建的龍王廟供奉的都是“水龍王”。但這裡是水患嚴重,所以供奉的龍王是“旱龍王”,人稱“旱龍廟”。漢文帝病故,群臣運送漢文帝靈柩前往前往白鹿原皇陵,途經現今莫靈廟村,突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皇帝的靈柩不到吉壤豈能隨便落地,群臣一時素手無策。遠見前方一座廟,大臣問之路人,名曰“旱龍廟”,誰想大臣聽成“漢龍廟”,心中大喜“漢朝皇帝就是大漢之龍,停在此處,恰如其分”,隨將漢文帝靈柩停在“旱龍廟”裡面。
這是最早的記載。
但真正的龍王,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陸安康的手撫『摸』在那屏障上面:“當年太宗皇帝也遇見過!”
“太宗也遇見過?”李柷疑『惑』的問道。
這些東西是陸安康偶然間瞧見的關於旱龍王的記載。因為這個記載跟某個高人有關。
所以,身為修道之人的陸安康自然多了一些留意。
“貞觀多少年,我依然不記得!”
陸安康道:“只知道那一年長安大旱,地裡面顆粒無收。太宗便請了徐茂公求雨,但得先請走旱龍王。所以太宗請徐茂公做法,旱龍王被請走,長安才得一場大雨,解了乾旱之災。”
事實上,旱龍王並沒有被請走。
哪朝哪代都請不走。
陸安康告訴李柷:“因為這傢伙是一個非常貪婪的存在,貪婪到只有俗世的錢財才能買動他!”
“龍王也需要錢?”李柷狐疑:“他們不是神嗎?”
“並非所有的神都是高貴的!公正的!無私的!”陸安康嘆息一聲:“甚至於大多神都是自私!小心眼!並且心胸狹窄的!”
這樣的言論,李柷是第一次聽到,在他看來,這種話完全是大逆不道的,可這話偏偏是由陸安康說出來的。
“他們眼中,人的生死是無關緊要,如此輕微的事情!”陸安康拍著那屏障說道:“所以,當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時,便會自動離開,尋找下一個崇拜他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