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不願相信父王說的話,於是逼問那個向王子描述外貌的隨從。
“臣只是以臣的角度描述了她的長相,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請您寬恕。”
王子不會相信的。
永遠不會相信的。
心地善良的他並沒有責怪隨從。
也沒有和父王頂嘴。
他心中所認可的女孩子,那份潔白無瑕,究竟是何物,值不值得自己去追逐。
為了尋求答案,少年接受了父王給自己開的條件,如果能透過試煉,取回傳說中的寶劍,再以父王最不擅長的劍術擊敗他,他就認可這份感情,但若是沒能做到,就會殺掉女孩,而若是逃跑了,就不再認這個兒子。
女孩是很純真的,她不懂王庭的規矩。
王子是純真的,他並不真的理解感情。
只是女孩的心靈,和那份由心底說出的單純,如水如綢般輕柔的觸感,已經讓他沉溺。
於是他接下了這份不可能完成的挑戰,踏上了尋找寶劍的旅途。
在路上,他遇見了一位能教給自己魔法的導師,能輕易地劈開山丘,劃破地面,是王子不可想象的強者。王子放下過往的地位,拋棄作為王族的尊貴,拼勁全力,去學會做一個普通人。
但導師認為,連蟲子都不願意殺的孩子,成為不了出色的魔法師。
他有著不同凡人的溫柔。
明明體內流淌著如此純正的暗之血脈,卻能表現得如此溫柔,是導師無法理解的,但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點,讓導師為他指明瞭方向。
“你會成為最偉大的魔法師的,但在那之前,請不要吝嗇你的善良。”
在神官眼中,唯有將善良鋪滿大地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神。
這也是阿萊亞神官們共同的願望。
導師不再讓他成為偉大的魔法師了,而她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王子,成為主導世界的神明。
他是真正接近神的孩子,他擁有著無限的可能。
在與導師的修習中,他讓導師認識了自己所愛慕的女孩。
那位純白色的女孩子。
她叫欣特萊雅,名字是王子親口取的,是居住在塔斯馬瑞亞鄉下的孩子,是位孤兒,被一對老夫婦收養。
不過純白在厄瑞波斯的民間被視作不詳,在王子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一個能住進去的家了。
他願意為她造一個溫馨的小家,這是他的願望,也是他真正長大的證明。
但挑戰是有期限的,王子必須拿到寶劍,回到王都,擊敗父王。
王子最終取回了寶劍,但可悲的是,他失敗了。
他沒能用寶劍戰勝父王,戰勝那位比寶劍強數百倍的“撒旦”。
那可是能和神媲美的“劍”,而王子只是凡人。
但在神官眼中,他永遠是神明。
所以神明為何不能擊敗偽神呢?
原來力量是絕對的,在女孩被殺掉的時候,王子就已經明白,原來善良無法解決任何事,但導師的教誨他謹記於心,當生澀的情感被抹除掉,他的內心也在發生改變。
他明白要成為最強大的人,需要力量,但他無法改掉內心的那份溫柔。
他始終無法拋棄那份溫柔。
就是以這樣的狀態,他成為了皇帝。
曾經的神官,曾經的欣特萊雅,已經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