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這邊的變化是米勒回到首發中鋒的位置,而76人的變化就大了。
他們的首發為艾弗森、斯諾、馬克·哈普林、德里克·科爾曼和鄧肯。
一套首發陣容裡有三位九十年代的狀元郎。
這套陣容中,鄧肯主打中鋒,科爾曼作為第三攻擊手場均貢獻15分。
但76人目前卻無法威脅到活塞東部第一的位置,兩隊相差5個勝場。
活塞不考慮會不會被76人迎頭趕上的問題,他們要警惕的是西部諸強,尤其是馬刺,雙方只差2個勝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人從聯盟第一拉下馬去。
“比賽即將開始。”
拉希德與鄧肯跳球。
鄧肯的預判更到位,於拉希德的手裡將球打到。
艾弗森持球快速前進,莫蒙塵的退守很快,想要靠突襲開局基本不可能。
突襲不成,艾弗森只能把節奏放慢。
他注意到莫蒙塵的站位稍稍靠內,沒錯,活塞再度擺出聯防。
聯防並不對所有球隊奏效,如果對方是一支能投善射的球隊,聯防很有可能把自己坑死,但如果對手是76人這種不擅長投三分,或者可以說是憎恨三分球的球隊,那就沒問題了。
沒有幾個七十年代就在執教的老教練會喜歡聯防,他們認為那會傷害到球員的責任心,因為聯防的核心就是透過五個人的力量來防住對手,個體的防守並不關鍵,關鍵的是集體。
利用集體,會使球員依賴集體,從而對個人防守不上心。
想法並沒有錯,但要看情況,比如活塞這樣的球隊,有莫蒙塵在,他們根本不敢鬆懈。
聯防的出現對傳統大個子是一種傷害,對艾弗森這種突破如風的精靈後衛更是折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左側低位,鄧肯卡住米勒,猿臂張開,主動要球。
幾乎就在籃球傳到石佛手上的剎那,拉希德立刻放棄了行動如龜的科爾曼,向著鄧肯的位置包抄過去。
米勒的單防很爛,但加上拉希德一起,鄧肯也沒辦法,他不能留在原地傳球,那樣看不到科爾曼的位置。鄧肯必須運球,從左側低位到三分線外,大範圍地傳球到外線。
外線,科爾曼接到鄧肯的大範圍橫傳,被馬龍譽為“有我這麼勤奮就能成為史上最佳球員”的狀元郎,退後一步,三分線外跳投出手。
科爾曼剛出道的時候被譽為大1號的巴克利,因為他像巴克利一樣擁有小前鋒般的進攻手段。
雖然他後來的發展使他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科爾曼——這可不是在誇他——但他的三分球也像他當初的模板巴克利一樣,能投進但是不穩定。
這記空位三分球充分地展現了這個特點。
活塞的聯防開始奏效,科爾曼的三分滾筐飛出,莫蒙塵搶下防守籃板,發力撞開想要近身纏繞的艾弗森,仗著人高體壯,殺到前場,將哈普林與斯諾的防守吸引到身邊之後,分球外線。
魔鬼山跟上,回敬一記三分。
不同的是,他投進了。
3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