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國內網上唯一一篇詳細介紹埃迪·庫裡的小文也能算小傳)。寫這篇比寫小說費勁,我查了許多的資料,希望能幫助大家淺薄地認識一下庫裡。
故事背景跑轟無以為繼,活塞需要從舒適區走出來,為此不惜放棄歷史頂尖的防守核心,即將在未來六年四次當選dpoy的大本鐘。
為什麼不是大加索爾?
普林斯頓需要擁有策應才華的內線,因此在選秀大會選擇一位能策應的內線,理所當然。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大加索爾,但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放棄了這條線。
大加固然是最好的選擇,身高臂長,技術全面,能擔任三角進攻的軸心自然也能成為普林斯頓的指揮塔。如果在小球時代,他的成就或許會比大球時代更高。
我放棄他的原因是,球迷對他足夠了解,他的生涯足夠成功,能做diy的地方不多。我想要描寫更有反差的角色,所以放棄了他。
為什麼不是誇梅·布朗?
搶走喬丹的寶貝,讓這個本該被神玩壞了的天才兌現天賦。擬大綱的時候,這一段就是誇梅和庫裡雙選一。
作為本內特之前,史上最著名的水貨,我們知道他有多不幸,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寶貴的漲球期裡先後遭遇了歷史有數的兩大變態偏執狂。喬丹把他的尊嚴踩在腳下,來到科比身邊後,他已經不知道驕傲為何物。
高中天才,選秀狀元,淪落至此,實為悲劇。
我不喜歡誇梅,他的確很慘,但對我來說不值得同情。就像米利西奇,他們能受到這麼大的推崇,好像換個起點就能和同級的其他幾位全明星一樣取得成功,人云亦云的球迷居功至偉。
誇梅和米利西奇,兩位“公認”的“如果沒有一開始就遇到變態絕對大有作為”的球員,在我看來,以他們的心性,無論去了哪裡,在誰的手下打球,都會淪為平庸。
喬丹“禍害”了誇梅兩年,布朗“蹂躪”了米利西奇兩年,但他們的職業生涯只有兩年嗎?不。變態遠離他們之後,他們證明了什麼?
誇梅一直到13年才淡出聯盟,米利西奇離開好像是13年前後的事情?不記得了,無所謂,他們不是沒有在脫離“變態”的掣肘後證明自己的機會,可惜他們不爭氣。在變態身邊平庸,離開了變態還是平庸。
科比的確是和喬丹一樣的變態,但湖人照樣給誇梅出場時間和機會證明自己。他證明了啥?不要把球給我,我會被犯規,我罰不進球…????
那個時期的湖人爛到什麼地步?科比唸了司馬師帕克多少年?在一支平庸的球隊裡,誇梅得到了機會,被喬丹洗禮過的他竟然在科比的高壓下還“無所適從”?
拉里布朗確實是變態,但他也只嚯嚯了米利西奇兩年。誰能解釋他在公認的儒帥拉里桑德斯手下也沒機會?晚年去了爛到沒眼看的狼隊場均8+5倒讓球迷津津樂道了,可是和他的天賦比起來這點資料算個屁吖!
所以,對於這兩位,我帶著一點惋惜送上幾句趙本山大叔的話:“怎麼你到哪,哪都是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整那些虛裡吧唧的幹啥?最後一句我自己加的)
不好意思,說了些多餘的話。
為什麼不是泰森·錢德勒?
為了一屆dpoy放棄未來四屆dpoy?而且錢總是dpoy還是20112012賽季。那個時候莫幾歲了——呃,也就39歲。
其他的內線,不值一提。
那麼現在進入重點,為什麼是埃迪·庫裡?
我對埃迪庫裡這個人最初的印象就是胖。
百度搜尋nba最胖的十個球員,他肯定榜上有名。
最初擬定大綱的時候,活塞的選擇初定是誇梅布朗。雖然我不喜歡這個球員,但選擇確實不多。然後我隨便查了查庫裡的資料。20062007賽季是他的巔峰,場均19+7籃板。不得不說我眼前一亮,誇梅是個扛不住高壓的草包,被耽誤兩年的米利西奇在森林狼那樣的爛隊刷個8+5球迷就能閉著眼睛吹了,而庫裡打出了一線球員的資料。
我開始詳細瞭解埃迪·庫裡。
和多數nba球員一樣,他是單身母親帶大的,開局獻祭一個爹。進入聯盟不久,母親病逝劃重點,後面要考的!!),和錢德勒一起加入20+10機器船長布蘭德都看不上的公牛。
畢竟他們剛剛失去歷史最佳球員不久,看不上場均20+10卻不能帶領球隊重回季後賽的布蘭德是正常的。
2003年在鯊魚頭上砍下20+5,被鯊魚稱為東部最好的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