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們的戰術失去效果,佩頓只得讓隊友拉開空間,他要單挑了。
莫蒙塵將重心放低,仔細尋找佩頓破綻。
佩頓從來都不是一個持球強攻的好手,如今已不在巔峰,速率、爆發力比以前都下降了許多。
看見佩頓進攻,莫蒙塵的隊友為他擔心了一陣,很快他們發現這是多餘的。
“左邊?”莫蒙塵先一步擋住,“右邊?”
“要投籃了對嗎?”
莫蒙塵的垃圾話隨著他的防守動作一起做出,佩頓的壓力越來越大,他的每一步似乎都被察覺到了。
佩頓無奈地放棄原來的打法,收起皮球,面對高強度的防守扔出一記沒有希望的三分球。
佩頓的三分幾乎不可能命中,下快攻的莫蒙塵也幾乎無法被阻止。
希爾取下防守籃板,轉眼間就將球扔到空中。
莫蒙塵快攻上籃得分。
17比10
活塞領先7分。打停了超音速。
然後,韋斯特法爾換下了莫蒙塵和華萊士,換上吉諾比利和米勒。
這樣的換人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米勒和吉諾比利都不該在這種時候被換上。
進入二月份以後,活塞的換人變得沒有章法。
“就好像一個外行人胡亂操作。”現場的解說員精闢地說。
只有活塞內部知道這是為了什麼。
常規賽的賽程已經進行了三分之二,活塞需要在季後賽來臨前,讓新戰術擁有一定的即戰力。
莫蒙塵沉默地坐在場下觀察米勒。
普林斯頓的成敗,其實很大程度決定於米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拉希德雖然有一手策應,但他的策應只是武器庫中的一項,是他眾多技能之一。
普林斯頓體系對內線策應能力的要求,他是達不到的,他只能做箇中轉站。而米勒呢,從前世來看,他很適合普林斯頓,而且在迪瓦茨老去之後,也確確實實充當起了高位軸心的角色。
坐在場下看米勒打球,和站在場上看有很大的區別。
也更能分出米勒和迪瓦茨的不同。
迪瓦茨的傳球隱隱透著一股騷氣,單手背傳、不看人傳球、腦後傳球、大師控衛般的單手揮灑傳球、高低位手遞手、高位外傳內、低位內傳外。
高低位都能做軸心,花樣繁多。
米勒呢,套路也比較固定就是站罰球線擊地傳球塞內線或者突一步運兩下分邊有傳球的意識和技術但是沒有令人高潮迭起的靈氣。
這並不會限制他的發揮,只是稍微會降低比賽的觀賞性。
但是現在還有另一個問題。
很遺憾,米勒的進步速度並不如前世快。
前世的米勒一年一個腳印,很紮實,第三年場均時間已經上漲到25分鐘,而現在,在活塞隊內,他的場均上場時間是16分鐘。
他的巔峰期遠遠沒有到來。
他也不像前世那樣在最好的年紀就得到阿德爾曼的薰陶,他有成為高位軸心的潛力,但是很遺憾,他現在還在學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