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未見,小吳氏也是老態盡顯,如今他們夫妻二人就是家裡最年長的了。
陳家日子越過越好,不管是自家經營的果園,還是湘南府做的買賣,全都紅紅火火的。
小吳氏一直告誡家裡人,家裡有這樣的好日子過,全靠著陳仲謙和林喜悅幫忙,所以永遠都不能忘了這份恩情。
先前各地富戶紛紛捐錢捐物,陳家也捐了的,雖然只捐了五百兩銀子,但是這在永和鎮已經是個大訊息了。
永和鎮的富戶也不少,但最多的也就捐了兩千兩,而陳家住在鄉下,卻捐了五百兩銀子,這自然是引人注目。
本來家裡人也很猶豫的,樹大招風,這些年他們在外面有生意,這不是什麼秘密,但是也沒人知道到底能賺多少錢。
這要是直接捐五百兩,難免讓人惦記,麻煩也會隨之而來。
但是陳宏康和小吳氏卻不這麼認為,陳家為何能有這樣的機會?自然是因為陳仲謙和林喜悅幫忙。
但如果沒有強盛的國家,沒有律法,哪會有如此安穩的環境,做買賣也是做不下去的。
如今戰事緊急,皇上皇后都帶頭節儉,百官也紛紛解囊,作為老百姓,只要能出力,那便不能推辭,哪能因為自家圖輕省,就全然不管。
這番話讓家中眾人十分慚愧,小吳氏大字不識幾個,能說出這些話來,而其他人能讀書,卻不知大義,實在不該。
陳仲遠便拿了五百兩銀子捐出去,陳仲文又籌集米糧交給官府,支援前線,做這些完全沒想過要什麼回報。
陳家此舉,連帶著大坳村都被人高看一眼,老村長還在世,雖然已經不是村長了,還去陳家向他們道謝,感動得老淚縱橫的,可見村長也是真心的想為村子做實事。
但是這件事也的確給陳家帶來了麻煩,知道陳家捐了五百兩銀子之後,什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全都找上門來了。
甚至還有小吳氏小時候的鄰居家的嬸孃,這種都沒有親戚關係的,也好意思上門來打秋風。
好在他們一開始就料到了這種情況,對方說家裡缺錢,要不就是娶媳婦兒,要不就是兒子要讀書考功名什麼的,小吳氏就會對應的提條件。
要不然就把家裡的田地拿幾畝來抵,正好需要多種一些果樹。看書喇
要不然就寫下欠條,以後有錢了就還錢。
這些人是上門打秋風的,又不是借錢的,自然是不願意寫欠條,更不願意把家裡的田地拿出來。
所以來陳家打秋風的人都不滿意,除了蹭了幾頓吃的之外,別的都得不到,關係親近一點的倒是可以拿點兒吃的回去,如果帶了孩子,可能還能給個紅包,錢也不多,雖然蒼蠅再小也是肉,但你也不可能每天把孩子帶去吧?
就這樣,沒多久就沒人上門來了,那種真的踏實肯幹的,陳家倒是也願意幫一把,也有些人去了鋪子上幹活兒的,還有些人留在果園裡幹活兒。
這都是看人品,所以理解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麼,不理解的人,你就是給他再多,他還是要在背後說你的壞話,也沒必要來往了。
其實林喜悅和陳仲謙也就是最開始給陳家幫了忙,後面的生意就是他們自己在做了,要是做買賣不厚道,也不會越來越好,說到底還是他們該發家。
進了裡面,林喜悅先給他們安排好住處,大家說說笑笑的,把陳府都逛了個遍。
小吳氏一直在跟林喜悅說話,“這地方還真是挺大的,你們住得過來嗎?”
這是大三進的宅子,還帶著兩個大花園,三個小花園,小院落十來個,自然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