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面無表情地將自己心裡的猜想說出來,“皇上最擅長的平衡之術,誰勢頭盛了便要削一些,元晉和元徹皇上其實都喜歡,但更喜歡自己。”
“比起讓他們做皇上,你更希望自己能長久地待在這個帝位上,你不想讓,可是自己又實實在在地老了,所以皇上便想讓臣妾離開,以此讓元晉和元徹離心。”
“可是誰想到呢?就算身邊無數人挑撥,這兩個孩子關係就是十分親近,反倒是一致對外,一同對付淑妃,皇上只怕是失望得很。”
“如今皇上的淑妃背叛,皇上作何感想?”
皇帝道,“皇后,你知道的,朕心裡真正在意的人從來就只有你一個,是朕先前沒有想明白,若是早早立下太子,如今也不會變成這樣。”
皇后搖頭,“不,其實臣妾反倒是應當感謝皇上沒有立太子,要不然皇上遲早會看不慣太子的所作所為,不管誰是太子皇上都遲早會厭棄,還不如像現在這樣。”
皇帝沉默了一陣,又說道,“如今元徹在外未歸,朕想問問你的意思,若是你覺得朕應當將元徹召回,朕便依你的意思。”
換句話說,如果皇后想讓元徹做太子,他立馬就讓元徹回來,將他立為太子。
皇后道,“這麼多年了,臣妾以為皇上怎麼都會明白的,臣妾從來沒有為元徹謀過太子之位,且元徹也的確不是做太子的料,要不然他不會自己去邊關。”
她生的兒子她是瞭解的,元徹這孩子心裡有數,若是他想要太子之位,不會不好意思爭,他不爭就說明真的不想要,所以乾脆讓自己離得遠遠的,等大局定了再回來。
皇帝有些不信,“你當真從沒想過?”
皇后看著他,“若是皇上覺得臣妾想過,那便是想過吧,臣妾不為自己辯駁,但是對臣妾來說,元晉也如同臣妾親生,所以他們誰登上那個位置對臣妾來說都是一樣的。”
皇帝笑了笑,“皇后,你比朕看得明白,朕不如你,別的都不說了,朕也不知道還有幾日好活,好不容易盼著你回來,可以不要對朕那麼冷淡嗎?”
皇后起身,朝著他福了福身,“皇上,臣妾從來都是這樣的,若是皇上看著生厭,臣妾不來就是了。”
回不去了,怎麼都回不去了。
就算是破鏡重圓,那鏡子也是有裂痕的。
皇帝真的很想念從前,那時候有溫柔如水的皇后,有懂事的大兒子,活潑的二兒子,一切都不像現在這樣。
“你多來跟朕說說話吧,我們到底多年夫妻。”
皇后道,“臣妾遵旨。”
於她而言,皇帝所說的話都是聖旨,她遵旨就是了,不帶有一絲感情。
這些年她的確是活明白了,真的把自己當成了皇后,在外心情舒暢,這才顯得年輕了許多,元晉沒看錯,其他人也是這麼覺得的。
這一晚,他們說了很多,但皇后始終是這個態度。
皇帝不想勉強她,該說了說了就讓她回去歇著了,舟車勞頓回來,的確也要好好休息。
次日皇后才去見了太后,太后喜不自勝,忙拉著她說話,看著她的模樣,只覺得雙眼模糊。
“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了,哀家這些年沒什麼盼頭,就想著你能回來,如今你帶著孩子回來了,哀家也能安心了。”
皇后感動地說道,“母后本該頤養天年,卻因為兒臣任性要再度操勞,兒臣心中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