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悅離開之後,太后便找人過來問了,是誰這幾日往御書房去了。
得到的答案是淑妃,倒也是,這些年淑妃盛寵,皇帝為了她家裡的軍功,對她那是百般寵愛,淑妃出入御書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說什麼後宮不得干政,淑妃那嘴也不知道在旁邊說過多少回了,皇帝也無所謂,旁人又說得了什麼。
太后揉了揉自己的額頭,這事兒只怕和淑妃脫不了干係,淑妃這幾年雖然沒對林喜悅怎麼樣,但她是知道的,當年因為林喜悅那麼盡力維護皇后,卻在她生產之後回鄉探親,擺明了不想替她調養身子。
淑妃那個小心眼兒,定是把這件事情記在了心裡,這幾年找不到機會發難,這一次可讓她尋到機會了,她肯定是要從中作亂。
但是從皇上的角度出發,也必須要選一個人才行,就算不是小柔,也會是別家姑娘。
她喜歡小柔,當然希望小柔能一直留在京城,不要遠嫁,不要去受苦。
可若不是小柔,也會有別人去受苦的,太后搖了搖頭,這是沒辦法的事。
太后最近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她也知道自己實在是到了年紀,上一次宮宴她都沒有去,免得讓人家看到自己這副樣子,這不是讓陳國被人笑話嗎?
可是明日,她一定要去了,看看皇帝到底會做什麼決定,她也怕林喜悅衝動,所以要去盯著些。
只是自己這副樣子,實在是虛弱不已,太后也想打扮得有精氣神一些,她已經滿頭白髮,用再好的首飾也是無用了,看著也不會有精神。
太后便想著上次小柔送她的果子,那果子散發著異香,模樣也挺奇特的,她便讓人找工匠鑲嵌在一支簪子上,自己偶爾也會戴在頭上。
明日這樣的場合,其實戴這樣的東西不太合適,但也別有一番意趣,比那些金銀珠寶要好。
次日宴會更加盛大,陳仲謙和林喜悅帶著兩個孩子都去了,他們去得不早不晚,去了之後就入座,讓小朵坐在暗處,就在林喜悅斜後方,不怎麼顯眼的位置。
但林喜悅心裡還是不踏實,若皇帝心裡面已經有了主意,她就是讓小朵坐在房樑上,皇帝也會想到她的,如果真是決定了讓小朵去和親,那這就是躲不過的劫難。
記得幾年之前,他們帶小柔和小杰出去遊玩,遇到了一個穿著破破爛爛的老和尚。
小柔心地善良,便將車上的米糕拿給了他吃,老和尚很是高興,謝了又謝,吃完之後指著小柔說她心地善良,一生富貴,只是幾年之後怕是有一場劫難。
但若是安排得當,那場劫難又算不得什麼,還會是她一生中的幸事。
林喜悅是不信這些說法的,再者老和尚說小柔有劫難,哪個當孃的聽了這話會高興,所以就沒把這話放心上,當時還數落了那老和尚幾句,雖然最後還是又給了他一些吃的。
之後她沒再想起過那老和尚的話,小柔在他們的呵護下順風順水,不會發生什麼事的,身體也健康,想不出她會有什麼劫難。
可到了今日,林喜悅突然之間就想起那件事來,難不成這就是那老和尚所說的劫?
一個不信鬼怪之說的人,現在卻突然後悔起來,當時不應該不當回事,應該問一問那老和尚在何處化緣,遇上事情好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