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人說話還是算數的,說撤兵就撤兵,林喜悅給洪將軍看診之後,隔了一日陳軍便離開了雲安縣。
老百姓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還以為要變天了,怎麼突然又走了呢?
大多數老百姓都覺得十分遺憾,陳軍在雲安縣一個多月,並沒有做什麼害人的事,反倒是管著雲安縣,讓一切井然有序。
好多人都以為雲安縣要改姓了,誰知突然之間又離開了。
這一個多月緊張的都是那些大戶,他們的財產雖然大部分已經不在雲安縣了,但這裡還是有,損失了也是挺心疼的。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網,上面換人了,一切就白費了。
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現在陳軍撤出去了,小老百姓覺得可惜,好不容易有希望換個皇帝,結果又走了。仟仟尛哾
而那些大戶就鬆了口氣,在雲安縣打下的根基還在,沒有白費苦心。
不過兩日功夫,街上的人又走動起來了,之前的那些店鋪也都開了張,好像這一個多月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陳仲謙這兩日可犯了愁,陳軍撤出去,自然要向上面彙報,可是這個摺子怎麼寫就是個難題。
不管他是不是如實彙報,都容易被扣上一頂裡通賣國的帽子。
雲安縣都已經落入陳國手裡,為何陳軍又退出去了?
說人家講道理,願意以理服人,還是說他提供了農具圖紙,讓他們發展農業,退出雲安縣只是交換條件?
不管怎麼說,都逃脫不了被懷疑。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糾結?
江州知府現在比陳仲謙還著急,他也不知道這到底是福是禍。
這幾年皇帝越來越陰晴不定,朝中風向也是變來變去,這事兒可以說成禦敵有功,得個賞賜。
也可以被定個裡通賣國的罪名,沒準兒腦袋都保不住。
誰也不知道會是個什麼結果,但是這麼大的事也不能不報,他就只能等著陳仲謙報上去,看看是怎麼說的,自己再往上報。
結果收到之後一看,因為陳國將軍感念雲安縣百姓不易,吸取雲安縣先進農耕經驗,然後就撤兵了。
知府看了之後氣得差點兒把桌子錘爛,你聽聽,這像人說的話嗎?
好不容易佔下的地盤,就這麼讓出來了?陳國有這麼好?
這個要是寫成摺子遞上去,估計還沒到聖上手裡就被攔下來了,誰信啊。
知府回信質問,陳仲謙解釋得更詳細了一點,但是中心思想不變,還是那麼回事。
陳國大將軍覺得雲安縣也不容易,學了點兒先進經驗就回去了。
其實事實就是這樣啊,只是過程稍微曲折了一點。
陳仲謙把信送出去就不管了,要是知府再回信質問,他就寫得更詳細點。
知府也不能一直跟他較勁啊,這個知縣腦子有問題,他不能犯糊塗,再拖下去真成了賣國了。
知府讓幾個門客多潤色一下,把責任都推給了陳仲謙,看起來還並不讓人覺得他在推脫責任,然後就加急送去了京城。
雲安縣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林喜悅生了孩子也恢復得差不多了,每日開始去仁濟堂看診,不過最多一個時辰,要不然孩子就該餓了。
孫掌櫃可不敢讓她累著,“林大夫,尋常病人哪裡用得著您辛苦啊,還是好好養著,真有那拿不準的,我讓人去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