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她們又開始誇劉嫂子這人是個好的,能幹的,這村裡村外都是少有的。
最後,誇得劉嫂子滿面紅光,一臉喜意的時候,她們緊接著話鋒一轉。
她們就開始起鬨了,你一言我一語的著什麼,“既然劉嫂子這麼能幹,多多幫幫虎子家的翠花,那也是應該的嘛!反正都是鄉里鄉親的。”
有一位輩分相對最大的中年婦女,更是指著劉嫂子道,
“是啊是啊!鎖匠家的,咱們畢竟都是沒有出過五服的人吶!誰家沒有個病弱睏乏的時候,只要咱們一族的人一條心,哪裡還怕沒有個好日子過?呶呶,今你幫她,明她幫你,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大樹家的的對極對極。要我,這去城裡頭賣繡品,這事兒根本就不應該!畢竟自家的爺們兒子孫子都在,哪裡輪得到我們婦人家,在外頭拋頭露面?”
這中年婦女話的聲音像大喇叭似的,一百多米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王家村差不多有三百來戶人家,彼此都還認識。
一瞧村這頭有熱鬧可看了,有些人聞風而動,趕緊的從屋裡頭出來。
站在大門口往這頭瞟了一眼。
眼見這頭圍著一圈子的人,雖然她們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兒,但是一見到站在人群中央的人是李翠花,她們便一臉興奮的衝回屋去了。
回了屋之後,便趕緊的往自己身上兩兜裡塞了好幾把瓜子花生。
然後叫上自家的大媳婦們,屁顛屁顛的跑出來。
開始圍著李萃華和劉嫂子她們幾個人看熱鬧。
那個嗓門像大喇叭似的人一瞧,才一會兒就來了這麼多人。
她突然變得更加紅光潤髮了。
嗓門變得更加大了。
先前的嗓子像是大喇叭,如今立馬就變成了大鑼大鼓。
隨著巨鑼哐噹一聲大響。
這個被王家坳的人稱為阿慶嫂的中年婦女,就開始了她的表演了。
只見她在李萃華面前,擺足了長輩的派頭。
她身材本就圓滾滾,兩手叉腰的樣子,讓她更像是專門用來燒香的大壇。
阿慶嫂看著李萃華道:“虎子家的,我跟你,你今回去了,就一定要為這事兒,好好的跟你婆婆!別為了那幾個臭錢,就就到城裡頭拋頭露面,丟了我們王家饒臉!”
村裡人聽了,趕緊點零頭。以示自己認同。
接著,她們又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起王大牛家了。
她們這些人,本來就對王大牛家的有點意見!誰叫他們的日子眼看越過越紅火?
自己把日子過紅火了不,也不曉得多幫幫村裡人一下。
以前的時候,他們家青黃不接之際,還要到處找人家借糧呢!
可是現在,自打他們家娶了兩個媳婦進門之後,這家裡的情況是越來越好了!
連三兒子都有了讀書的錢了!
他們只等著以後改換門庭,光耀門楣了。
這短短六年的時間,他們家就有這麼大的變化,那還不是因為家裡頭,有兩個媳婦特別能幹啊?
畢竟嘛,李翠花剛嫁進她們家的時候,王婆子就了這個媳婦,她帶著大筆的嫁妝進的門!一分錢彩禮都不要!更沒花他家的一個銅板子!
這媳婦長得美不還會刺繡……
硬是把她誇的上有地上無的。
不過,李翠花那一手繡工,確確實實是一門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