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線真的太缺人,導致所有隊員都得往上打大原本一至兩號的位置,亦即控球得打得後、得後打小前,以此類推。按這邏輯,德生可能會拉到中鋒去,成為s大最後防線。
“對啊!入學的時候不知道…單純很喜歡葉教練s大總教練)的普林斯頓。而且我看uba唯一有機會贏中體的,大概就這裡了,如果可以,我想要拚看看。”
德生喜歡挑戰,也不想坐板凳上看中體大的職籃球員虐菜,也不覺的單靠自己有辦法對抗那票職籃球員,所以看來看去,s大成了唯一選擇。
普林斯頓是一種很注重無球跑動的進攻戰術。一般來講控球是後衛的工作,但對於普林斯頓來說,內線也需要有一定水平的傳球能力,這剛好是德生強項,他高中場均四到五個助攻,以內線球員來算是蠻高的水平。
去年s大是uba亞軍,雖然仍輸給冠軍中體大近十分,但他們輸在最後關頭,而且是在最後兩分鐘內一口氣被拉開比數。儘管落敗,球員素質也不如對手,但已讓人看到扳倒王者的曙光。
“其實以你蠻適合普林斯頓的,我常看你打球,策應能力很好。”
鴻孺說道。
“唉…。”
德生雙手抱頭,想起這個決定,悔到腸子都青了,當初就是為了往後場發展才來s大,但沒注意到陣容,單以比賽內容做決定,結果現在不要提離開禁區了,搞不好連中鋒都有他的戲。
“今年的s大,鐵定不能只打陣地戰,否則一定被中體打假的。”
鴻孺其實對這個蠻好奇的,或者說,這是他會不會入選球隊的關鍵。
“你覺的今年教練會拿什麼對付中體。”
德生給鴻孺一說,好奇了起來。
“如果學校選我,一定是跑轟。”
鴻孺十分篤定。
“跑轟…那很難欸,大學隊有人打跑轟嗎?”
德生有點不敢相信,畢竟這戰術真的有其難度。首先防守上,這個戰術會使用大量包夾,無論半場還是全場,迫使對手發生失誤,並利用流暢的小組擋拆,或投或切,快速結束進攻。此戰術體系最出名的當屬2004~2010年nic andre d'antoni)執教時期所提出的七秒快攻。若非主力球員傷病,惜敗馬刺,不然太陽隊真的有可能問鼎總冠軍。
這戰術體系的靈魂是控球后衛,顯見鴻孺對自己的信心。
“你應該不記得我了。高一那年,你們預賽唯一輸的那場,想起來了嗎?”
話鋒一轉,鴻孺笑問。
“三小!你是那個後衛?”
德生只差沒大叫,實在太驚訝了。
“對!我是晨光的控後。”
鴻孺一直期待德生認出他,可惜沒有。
不能怪德生認不出來,那時的鴻孺,和現在約莫差了十公分,氣質外型也有不小變化,高一的晨光全隊是光頭,當然鴻孺也不例外。而現在他的頭髮快長到肩膀上,打球還要拿個戴個髮箍。那時他們打的狂野不羈,每個球員上場都像猛虎出柙,動不動就突擊包夾、逼迫對手發生失誤,高速反擊取分。即便對手進球,仍要注意回防,不然可能兩分可能馬上就會吐還給對手。
除此之外,鴻孺的高位擋拆,是晨光的另把利刃。他搭配一個身高才185的中鋒,那傢伙也是顆大光頭,球技粗糙,但體能勁爆,動不動在德生領空上作業,連空中接力扣籃都難不倒他,搭配鴻孺的切入,那場內線幾乎是被完爆。更可怕的是,鴻孺的三分命中率逾四成,守太貼怕被過,站太遠怕被投,能裡能外,加上神鬼莫測的傳球,管它緊迫盯人、半場包夾,來什麼破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