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日映技術開發部內。
“做不到!你所說的要求我們根本無法達成!”
面容方正的中年人因為憤怒導致額頭青筋清晰可見,口中大聲嚷嚷著宣洩著自己的憤怒。
“我們全體人員已經連續加班三個月了,但技術上的限制不是光靠加班能完成的!”
對面的中年白人滿臉無所謂。
他看了眼辦公室內都低著頭當鵪鶉的技術人員,淡淡的說道。
“這是顧問團的要求,你們必須執行。”
丟下這句話,白人哼著小曲兒便離開了,留下滿臉憤恨的中年人。
爭吵結束,辦公室內的人才敢抬起頭,默默注視著中年人。
坂本豐深吸了一口氣,強行將自己的憤怒壓制下去。
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讓他臉上滿是疲憊,不只是他,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是一個神色。
日映技術開發部的人員太累了。
知易行難,雖然山崎善男下達了要讓鋼鐵俠的技術表現力比北城公司更強,並要求八月前準備好一切事務,在八月份正式開拍鋼鐵俠,然而剛開始就碰上了釘子,並且是非常強硬的釘子。
特效技術達不到要求。
僅僅這一條,就足夠讓鋼鐵俠難產。
即使是日映最精銳的特效人才,也很難在當前電腦技術的限制下完成要求。
特效技術的發展總體來說是有幾個階段的。
最開始的特效都是建立在道具上的。
後來發展為以道具為主,特效為輔,使用各種鏡頭調整達到特效改變,表現出各種雷霆、鐳射等,昭和時代的特攝作品都是這麼來的,先拍鏡頭,然後進行後期特效加入,當然,由於只能表現一些光影的特效,因此這時期的特效都很簡陋,什麼爆炸噴火之類的,都只能靠實體道具達成,危險係數極高。
再後來便是因為電腦技術的大幅度提升,cg技術等日新月異,很多科技大片甚至百分之九十的特效鏡頭都是直接在綠布中完成,這一點在平成年代開始的特攝作品中也有體現。
但對日映來說,鋼鐵俠所需要的技術力,實在是太過超前了。
在連霓虹很多老牌工業企業都還沒開始使用cad的年代,日映技術部這種掌握的技術並不算超前的部門,拿頭去做個鋼鐵俠。
按照實物做,那更是讓人牙疼的工程。
鋼鐵俠的皮套要求肯定是與一般的皮套要求不同的。
首先,按顧問團的要求,鋼鐵俠需要表現出穿戴和蛻下裝甲的鏡頭,尤其是變形鏡頭,必須要有。<打上月球了!
更別說成本問題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山崎善男決定由技術部完成變形鏡頭,道具部用最大的努力來完成皮套製作。
但這對技術部來說,太難了。
所謂的變形鏡頭,到底該怎麼製作?
雖然霓虹諸多機器人動畫中都含有機器人變身的鏡頭,但那都比較簡陋,說是變身不如說是摺疊展開,費點心思也能完成,但顧問團對他們之前提交的方案很不滿意,只能回爐重做。
坂本豐看了眼自家部門的人員,心中悲苦。
這種情況對於一個技術人員來說,太難熬了。
他們現在等於是邊研發邊創作,全體人員從拿到專案就一直在加班,再這麼下去,人就真的全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