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妻子胡氏,以及兒子關平,關羽嘴角就不由『露』出了些許笑意。
這些年來,他忙碌異常,時刻殫精竭慮,很少有空閒時間陪伴妻兒。
“報,前方有羌人攔路!”
就在關羽想著家中妻兒的時候,忽有斥候縱馬狂奔而來,大聲喊道。
“為何攔路?”
斥候急忙答道:“那些羌人都屬於小部落,得知主公率大軍而來,以及在安定施行的政策,不敢抵擋王師,皆願納降。”
關羽聞言,卻是眉頭微皺。
他本來想要先以武力擊敗安定羌人,然後再擯棄前嫌握手言和,如此恩威並施之下,方能讓羌人不敢再叛。
他卻是太小瞧自己的威名,以及那些羌人對新政的擁戴。
只是對方畢竟主動來投,假如關羽不接受,反而會寒了眾人之心。
“文遠,點齊五百精騎,隨我去見見那些攔路的羌人。”
官道之上,十來個羌人部落,聚集了一千人馬。
他們都來自小型羌人部落,有些部落內總人口尚且不足百人,最大的部落人口也只有七百餘人。
正是因為這些部落太小,所以時常受到那些大中型部落欺凌。
也因為他們實力太弱,所以楊秋在召集安定羌人各部的時候,就將他們給忽略掉了。
他們沒有資格進入臨涇,又畏懼關羽兵鋒,再加上得知關羽推行的新政,這才鼓足勇氣聚集千人攔路。
此時,十幾位小型部落的首領,帶著各自部落戰士,臉上都帶著忐忑之『色』。
“你們說,大將軍會不會接納我們?”
“若大將軍不接納我們,我等聚集的一千烏合之眾在此攔路,恐怕難以承受大將軍怒火。”
“說什麼呢,大將軍雖戰場廝殺毫不留情,卻也乃仁義之輩,我等既然來投,大將軍縱然不納,也絕對會放我們離開。”
就在各部落首領,都忐忑的胡『亂』猜測時,忽然看到前方灰塵大作。
為首一人綠帽青袍,面如重棗,長髯垂胸,手握青龍偃月刀,胯下嘶風赤兔馬,帶著五百精騎呼嘯而至。
“那肯定就是大將軍!”
關羽形象早就傳開,這些羌人首領既然前來投降,自然會留意許多。
整個關中,能夠這等打扮者,唯有大將軍關羽。
各部落首領遠遠看著關羽縱馬而來,急忙滾鞍下馬,拜服於地。
關羽本來還想說些什麼,可是看到跪伏於地的羌人,卻是不知道話從何來。
“都起來吧。”
最終,關羽還是翻身下馬,將最前面那些部落首領扶了起來。
“爾等為何攔路?”
或答曰:“我等聞大將軍起兵徵臨涇,特意聚集各部能戰之士前來相助,只願能夠舉族遷入大漢戶籍,享受與漢民等同待遇。”
其餘各部首領亦是齊聲說道:“我等請作先鋒,願為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喜歡漢末武聖請大家收藏:()漢末武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