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身為穿越者,深知民族問題的不好處理。
其實在名義上,羌人早就歸屬大漢管轄,就如同後世少數民族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無論羌人還是漢人,都沒有將羌人當做真正的大漢一員。
大漢為了削減羌人實力,屢次徵發羌人充當士卒,卻不給糧餉。
羌人由於受人歧視,對待漢人態度也不怎麼友好。
關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鑑後世祖國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這才制定了羌人自治的策略。
當然,這種羌人自治的政策,與日後的民族自治,仍舊有很大區別。
後世由於交通發達,再加上網路、電視的普及,哪怕法律規定少數民族有文化、語言文字自主權,由於人們對名牌大學的渴望,以及電視、網路的影響,普通話仍舊能夠普及,潛移默化改變著少數民族,讓他們越來越像漢人。
這個時代,交通並不發達,若真讓羌人完全自治,要不了多久變會成為獨立王國,不利於朝廷統治。
更何況,關羽還想要利用漢文化強大的融合『性』,潛移默化間將羌人同化,從文化與政治上逐漸消滅羌人。
是以,關羽也不可能給其政治、經濟、文化自治權。
相反,關羽還準備在羌人部落中普及漢語,甚至抽調羌人中精通漢文化者,在官府擔任官吏,負責處理羌人自己的事物。
如此一來,精通漢語以及漢文化者,可以在官府為官,享受漢人官吏等同待遇,就會變相鼓勵羌人學習漢文化。
事實上,漢語如今在羌人之間的普及,已經非常廣泛。
由於長期漢胡雜居,絕大多數羌人都能說些蹩腳的漢語,漢民也能說些羌人語言。
正是因為有這個基礎,關羽才有信心將羌人融入華夏。
臨涇城內。
楊秋拿著細作從陰盤傳來的情報,久久不語。
“諸位,我等可能誤解大將軍了。”
楊秋環顧眾人,聲音有些乾澀,也有些欣喜,各羌人部落首領,卻是不明所以。
“我等原以為,大將軍對待羌人,會如同對待鮮卑、匈奴人那般,施以雷霆殘酷手段。”
“細作卻傳來訊息,大將軍領兵入陰盤以後,非但秋毫不犯,而且對待羌人頗厚,甚至頒佈了許多有利於羌人的政策。”
各羌人部落首領聞言,都是面面相覷。
“敢問楊大人,大將軍頒佈了什麼利於羌人的政策?”
一位羌人部落首領,率先發問。
楊秋道“大將軍頒佈命令,日後無論羌民或者漢民,只要願意在朝廷登基戶籍,就能成為真正的大漢子民,享有同樣待遇。”
“不僅如此,登基戶籍的羌民,還能被分到足夠養活自己的田地以及牧場,無論官吏還是漢人,都不得歧視羌人,違者視情況輕重,予以懲治。”
“歧視羌人的官吏,不僅會丟官罷職,接受處罰,還會永不錄用。”
羌人各部首領聞言,驚愕過後都是欣喜異常,不少人甚至激動的說著羌人語言,表達心中的喜悅。
不過欣喜之後,就有首領略顯擔憂的說道“縱然大將有心厚待我等,然安定偏遠,與洛陽交通不便,縱有像以前那樣出現貪官汙吏,朝廷恐怕也管不過來吧。”
“是啊,除非讓我們信得過之人擔任郡縣官吏,否則大將軍那些所謂的厚待,很可能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