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又思量許久,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自當任用賢才,輕徭薄賦,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如此方為上策?”
荀彧搖頭道:“得民心者,固然可得天下。”
“然不修兵戈,不通兵事,縱然百姓再如何安居樂業,縱然境內有再多財富,終究還會成為他人嫁衣。”
關羽急忙說道:“訓練精兵,防備外患,羽自然知曉。”
荀彧咄咄『逼』人道:“大將軍若想重兵事,自然要徵兵役,大軍在外作戰,農夫運輸糧草,也要服勞役。”
“如此,又怎能輕徭薄賦?”
關羽聞言,卻是不知應當如何答覆。
眼看關羽久久皺眉不語,荀彧忽然嘆道:“我觀大將軍出世以來,鋒芒畢『露』,戰無不勝。”
“若吾所料不差,大將軍恐怕穩定雒陽局勢以後,就準備興兵攻打其餘諸侯吧?”
關羽心中微驚,不過很快就穩住心神,說道:“此舉可有不妥?”
荀彧不答反問:“大將軍可是欲攻幽、冀兩州?”
關羽心中再驚,不過仍舊沒有絲毫隱瞞的點頭道:“我如今佔據關中、幷州,兵強馬壯,又有天子為大義。”
“幽州民風彪悍、人口眾多,冀州富甲天下、人才輩出,若得此二州,青州亦唾手可得,如此即可得到整個北方,天下可定矣。”
荀彧聞言,卻是搖頭嘆息。
“先生為何嘆息?”
荀彧正『色』道:“我嘆大將軍英明一世,卻最終會落得個窮兵黷武,兵敗身亡的下場。”
關羽眉頭緊皺,略顯不悅的說道:“先生何出此言。”
荀彧起身,道:“大將軍既知幽州民風彪悍,必然知曉那裡士卒精銳,又豈會這般好打?”
“且幽州刺史劉虞乃漢室宗親,恩澤四方,大將軍若興兵攻打劉虞,縱然能夠強佔幽州,也勢必不得人心。”
“幽州更有驍勇善戰的公孫瓚,大將軍縱然最終能夠打下幽州,也勢必會耗費數載,消耗錢糧無數。”
“且幽州漢胡雜居,異族時常叛『亂』,若拿下幽州而不解決異族這個大患,非但不能成為大將軍助力,反而會拖累大將軍,甚至會耗盡錢糧,得不償失。”
“更何況,大將軍無故攻打漢室宗親,其餘諸侯又豈會坐視不理?”
關羽聞言,當即沉默不語。
荀彧再次說道:“大將軍亦知冀州人傑地靈,富甲天下,若興兵攻打,又豈會那麼容易打下?”
“冀州刺史韓馥、渤海太守袁紹,都是出身豪門望族,冀州之地又世家林立,無論韓馥還是袁紹,都能得到冀州世家支援。”
“唯有大將軍,絕不可能得到冀州世家支援。”
“得不到冀州世家支援,先不論能不能打下冀州,就算最終成功,也勢必會隱患重重。”
“大將軍既然知道冀州富庶,其餘諸侯又豈會不知?貿然興兵,必然與天下諸侯為敵。”
“此時又有兩位天子,諸侯尚且處於觀望之中,假如諸侯感受到了大將軍的威脅,可能雒陽天子都不會被諸侯承認。”
“那時,大將軍又如何奉天子以討不臣?”
關羽聞言,心已經徹底沉到了谷底。
聽完荀彧的話,關羽才發現自己以前有些想當然了。
打仗可並非後世的三國遊戲,只要能夠得到足夠人才,想要攻城略地就很容易。
現實中,錢糧、人口、兵力、政治,都能夠影響真正的勝利。
有時候縱然戰爭獲勝,政治上失敗的話,最終也是得不償失。
想到這裡,關羽亦是站了起來,對著荀彧鄭重拜下,而後說道:“還望先生教我!”
荀彧扶住關羽,道:“其實無需彧多言,大將軍只需回顧歷史,就能知道應當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