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的,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文臺,依附於後將軍袁術,亦是起兵響應。
若把孫堅單獨算成一路諸侯,此次會盟共計十三路人馬。
酸棗,位於兗州、陳留郡西部,毗鄰司隸河南尹,與原武縣城接壤。
諸侯定在酸棗會盟,由於路程有遠近,故此抵達有先後,前後共耗費月餘時間。
待諸侯齊聚以後,共計兵馬二十餘萬,各自安營下寨,營寨連線二百餘里。
曹『操』起兵於陳留,身為地主自然要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河內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討賊,必先立盟主,眾人皆聽約束,然後進兵。”
韓馥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術聞言,不由臉『色』微沉。
此次十二路諸侯中,僅僅袁氏就有三路,分別是袁紹、袁術、袁遺。
袁遺乃袁紹、袁術堂兄,亦是才學出眾之輩。
朱儁稱其有‘有冠世之懿,干時之量;忠允亮直,固天所縱’,曹『操』更是說‘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
袁遺之才,不下於袁紹、袁術。
然袁紹、袁術善於經營,人脈極廣,聲望也遠遠高於袁遺,才是袁氏年輕一輩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
只不過。
袁術認為自己乃是嫡出,有些瞧不起庶出的袁紹,覺得自己才可以代表袁氏。
故此,當袁術聽到韓馥推舉袁紹為盟主以後,頓時怒火上湧。
好在袁術還有些城府,知道縱然兩人不和,終究同屬袁氏。
假如他現在出言反對,自己非但不能成為盟主,反而會被別人恥笑,落得過心胸狹隘的名聲。
袁氏兄弟不和,相互爭鬥之事,也會成為眾人笑柄。
正是為此,袁術心中雖有怒氣,卻始終隱忍不發。
他只希望,有人能夠出言反對袁紹擔任盟主。
其餘諸侯聞言,大多都出言附和:“袁本初出身望族,且寬以待人,士人依附,若為盟主,誰敢不服?”
濟北相鮑信聞言,卻是暗自冷笑,並不言語。
曹『操』眉頭緊皺,也沒有發表意見。
曹『操』本來也覺得,無論從袁氏勢力來看,還是從個人威望來講,袁紹都非常適合擔任盟主職位。
假如沒有關羽這個不確定因素,曹『操』肯定會搶走韓馥臺詞,推舉袁紹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