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這麼簡單,就投到關羽麾下。
這件事情看似不可思議,其實細細想來,倒也是情理之中。
正如徐榮所說那般,他畢竟乃是大漢臣子。
董卓勾結叛賊的事情,已經得到確認,假如徐榮還因為董卓被殺,而心生芥蒂。
那麼反而會顯得,徐榮自己不忠不義。
更何況,徐榮在西涼軍中也飽受排擠,並非董卓死忠。
否則。
歷史上董卓被呂布殺死以後,徐榮也不會率兵投降,反而幫助王允、呂布鎮壓叛軍了。
漢代雖然崇尚忠義,卻也並非提倡愚忠。
假如主公尚在,被俘以後就轉投他人,肯定會被人恥笑。
可惜董卓已死,徐榮無論投奔何人,都不會遭受指責。
就好像歷史上呂布被殺,張遼投降曹『操』;劉璋投降,其麾下本來極力反對迎接劉備入蜀之人,亦是轉投劉備那般。
縱觀整個三國曆史,主公投降或者被殺,屬下再投降者不計其數。
也從來沒有人,會說這種行為不忠不義。
招降了徐榮以後,關羽並未提升對方職位,反而找藉口將其降為軍候。
關羽此舉,倒並非不重視徐榮。
蓋因徐榮以前乃別部司馬,軼比千石,也算是朝廷中級將官。
關羽麾下,已經有張飛、徐晃、高順、關雄四位軍司馬,已經容納不下同為別部司馬的徐榮。
只有把其降為軍候,才能理所當然調到自己麾下任職。
對於此事,徐榮倒也沒有任何意見。
他也能夠看出,關羽這位戰無不勝的將領,肯定前途無量。
徐榮出身偏遠的遼東。
他在朝中也沒有什麼後臺,如果不跟對人,以後很難再有升遷。
此時跟隨關羽,反倒是非常好的決定。
招降徐榮以後,關羽先後會見張濟、樊稠、李蒙、李傕、郭汜。
五人都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
可是現在,他們卻都只是軍候職位,官職很低,尚且翻不起太大風浪。
關羽本來還想殺掉李傕、郭汜兩人,免得重現歷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