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召士卒進度如何?”
關羽對著匈奴中郎將張修問道。
臨時徵召兵馬,縱然能夠徵召不少士卒,戰鬥力卻也堪憂。
只不過,關羽還是這麼做了。
他徵召士卒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看管黃巾軍俘虜,免得俘虜出現『亂』子。
在此之前,官兵沒有做好準備,根本不可能收攏那麼多俘虜。
然而,張寶距離兵敗已經不遠。
其麾下有數萬兵馬,關羽既不能放任他們逃往鉅鹿,更不可能任由對方自身自滅。
否則,這數萬散兵遊勇,肯定會給冀州帶來滔天浩劫。
其破壞力,甚至會超過張角三兄弟率領的黃巾軍,對於冀州的影響。
只因張角三兄弟雖然起義,卻也有些原則,不可能真的無所顧忌四處劫掠。
若放縱這些潰兵不管。
他們失去了約束,又沒有糧草可供食用,肯定會鋌而走險。
落草為寇,四處劫掠,將成為必然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黃巾起義雖被剿滅,大漢卻仍舊未能獲得安寧。
只是因為,官府不接受黃巾投降。
那些黃巾餘黨無處可去,又是戴罪之身,只能成為流寇,以劫掠為生。
如此看來,歷史上朱儁、皇甫嵩屠殺黃巾俘虜,倒也並非沒有原因。
只是,關羽卻不會如此行事。
他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就想做出一些改變,能夠儘可能為這個民族保留多一點血『液』,就是他最淳樸的想法。
不僅如此,雲中郡甚至整個幷州,都人口稀少。
若能夠降服這些黃巾,將他們安置到雲中耕種田地,就可以極大充實雲中人口。
關羽相信,絕大多數黃巾軍,並非真的是窮兇極惡之輩。
只要給他們田種,給他們飯吃,他們絕對不會再次鋌而走險舉兵叛『亂』。
雲中雖只是一個郡城,卻也地廣人稀,好好開發未嘗不能養活幾十萬黃巾。
只不過,這條路勢必會任重而道遠。
先不說,朝廷會不會赦免黃巾罪行。
就是幾十萬黃巾前往雲中,前面兩年如何生存下去,也是極大難題。
可是關羽既然下定決心,哪怕明知前路艱難,也會義無反顧去做。
且『亂』世中,沒有人口就沒有兵源。
於公於私,關羽都想要降服這些俘虜,將他們引渡到雲中。
正是有這個想法,他才大費周章,提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