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兩人關係不錯,否則那人也不可能如此勸說。
“可是,關將軍非但沒有殺我們,反而任由我們自由行動,有如此仁者之風,又豈會出言誆騙我等?”
最先開口那名黃巾,有些不服的小聲爭辯道。
同伴聞言,頓時默然無語。
與此同時,類似的話題在黃巾軍中不斷被提及,很多人都無心繼續交戰。
“關將軍如此神勇,又不殺逃跑者與俘虜。”
“如果下次交戰遇到關將軍,勢頭不對直接逃跑即可,實在不行就地投降。”
“咱們投軍還不是為了活命,戰死了也沒人會在意咱們。”
“不用你提醒,我也知道。”
其餘地方,兩位乃是同鄉的黃巾軍相互交談。
很顯然。
關羽釋放俘虜,並且不殺逃跑者的軍令,讓這些黃巾軍以為找到了空子可鑽。
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如此。
卻說關羽率眾渡過滹沱河,徐晃當即諫道:“北岸黃巾雖被衝散,兵力仍舊不在少數。”
“不如我們斷掉橋樑,阻止北岸黃巾渡河,免得壯大張寶實力。”
關羽搖頭道:“我正希望這些人與張寶匯合,若斷掉橋樑,他們怎麼過河?”
言畢,關羽也不理會徐晃驚愕的臉『色』,抬頭看了看天『色』。
“天『色』已晚,我軍長途奔襲不宜再戰,傳我軍令,奔赴阜城進行休整。”
徐晃聞言大驚,急忙勸諫:“我軍雖長途奔襲,卻也出其不意打得黃巾節節敗退,若不趁勢擴大戰功,此後黃巾必有準備。”
關羽說道:“吾心意已決,汝不必再勸。”
隨後,關羽下令三軍朝著阜城疾行而去。
而此時,張寶已經領麾下渠帥,統帥萬餘兵馬斷後,可惜未能等到官兵來襲。
讓那名渠帥驚喜的是,雖然沒有等到官兵,卻先後有潰散的黃巾軍前來投奔。
到了第二日午時,這名黃巾渠帥麾下已有兵馬近兩萬。
卻說前來斷後的黃巾渠帥,收攏大量黃巾潰兵以後,卻仍舊沒有等來官兵。
此時的他,反倒是不知道該如何行事。
張寶率領大部隊已經漸行漸遠,假如此人繼續待在這裡,早晚會被官兵殲滅。
然而,他又擔心拔寨而走之時,官兵會趁勢追殺。
那個時候,此人麾下縱然有近兩萬黃巾,恐怕也會傷亡慘重。
或出言勸諫:“死守營寨,早晚敗亡。”
“官兵所依仗者無非騎兵耳,我軍也人多勢眾,只要陣型不『亂』,官兵未必敢於強攻。”
“渠帥不若收縮隊形,令前後可以迅速接應,如此則不懼官兵矣。”
黃巾渠帥聞言,頓時感覺有理。
他和關羽交戰許久,也發現了官兵不願硬拼的特點。
只要己方陣型不散『亂』。
哪怕官兵仗著騎兵衝擊力,能夠擊破黃巾,仍舊不太可能發起強攻。
蓋因雙方兵力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