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新建的隱秘木橋,正是兩族聯軍退路。
只要關羽膽敢領兵偷襲山谷,兩族聯軍就會在此之前,從那座木橋撤到對岸。
荒谷地勢本就比對岸低。
只要掘開上游河提,河水就會順著山谷出口奔騰而來,將整座山谷吞沒。
其實兩族聯軍大部分戰馬以及物資,早就被悄悄運到對岸。
他們之所以留在谷內,並且裝出谷內守備鬆懈的模樣,正是為了引誘關羽前來偷襲。
原來。
這座山谷除了出入口以外,還有一條隱秘小路能夠進入山谷腹地。
這條小路,也是黑袍文士告知眾人。
黑袍文士斷言,這條小路雖然隱秘,卻不可能瞞住佔據地利的漢軍。
他們極有可能從小路派遣斥候,來到山谷悄悄偵查。
只要漢軍斥候偵察到,兩族聯軍外緊內松的狀況,肯定會從小路進行偷襲。
那個時候,就是兩族聯軍最好的機會。
本來還有人建議,在那條小路上伏擊關羽,不過很快就被眾人否決。
那條小路並不適合設伏,
縱然兩族聯軍兵力佔優,在狹窄的小路上也發揮不出優勢。
就算能夠擊敗偷襲漢軍,對方也能從容退去,不會損失多少兵馬。
將漢軍引到山谷。
然後不費一兵一卒,利用洪水將其完全吞沒,這才是最好選擇。
“讓兒郎們在谷內,佯裝喝酒嬉鬧,不過要把酒都換成水,時刻準備撤退。”
之所以沒有先撤部分兵力過河,也有很多原因。
首先。
若是撤走兵力太多,眾人擔心會被漢軍斥候識破,錯失誘敵良機。
其次。
各部落首領之間,多少有些猜忌,
假如讓某些部落率先過河,待大水淹沒山谷的時候,那些部落砍斷木橋,所有人都會葬身洪水之中。
雖然這個可能『性』極小,各部落首領仍舊不願冒險。
最後。
他們只得讓黑袍文士,帶領那些曾經被他策反的匈奴騎兵,把守木橋。
在這些人看來,匈奴中郎將張修對黑袍文士有殺父之仇。
漢人極重孝道。
在沒有斬殺匈奴中郎將張修以前,黑袍文士肯定會費心費力幫助兩族聯軍。
這也是為什麼,黑袍文士能夠得到眾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