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從知道劉協欣賞關羽後,就打消了這種心思。
張讓還在暗中盤算,要不要和關羽打好關係。
宦官就是這點好。
他們總會順著帝王心意行事,哪怕帝王所作所為荒唐,仍舊會不遺餘力支援。
審時度勢,也成了宦官必備品質。
“啟稟陛下,據公文所言,由於關將軍率領匈奴騎兵攻破彈汗山,殺人無數,其中還有許多鮮卑部落首領子嗣。”
“故此,鮮卑諸部對關將軍以及那支匈奴騎兵恨之入骨。”
“然關將軍驍勇,威震塞外。”
“鮮卑各部縱然心中怨恨,在失去檀石槐的情況下,仍舊不敢前去報復。”
“此番關將軍被調回京訊息傳到草原,又有匈奴單于背後攛掇,鮮卑各部這才起兵入侵併州,欲殺羌渠之子於夫羅報仇。”
“至於匈奴單于叛『亂』,只因與匈奴中郎將張修有怨,更兼匈奴內部爭鬥不休,其對手羌渠又心向大漢。”
“匈奴單于恐大漢扶持羌渠上位,這才兵行險招舉兵叛『亂』。”
張讓有時敢搬弄是非,然而在這種大事上面,卻也不敢胡言『亂』語。
相反,張讓言語中對關羽還有維護之意。
果不其然,劉宏聞言臉『色』好看了許多,看向張讓的眼神也變得柔和起來。
能夠為主人分憂,且分得清輕重之人,才是帝王喜歡的宦官,
“如今國庫空虛,若從各地調兵前往幷州平叛,單是沿途消耗都甚為巨大。”
“更何況,從各處調兵耗時日長,恐耽誤軍機大事。”
劉宏低聲呢喃,眉頭緊緊皺起。
“陛下,關將軍為震塞外,鮮卑、匈奴畏其如虎,如令關將軍返回幷州,不知能否平定叛『亂』。”
看到劉宏眼神變得柔和,張讓心中大喜,再次進諫。
“唔,這倒是個好主意。”
果不其然,劉宏聽到這個建議後,臉『色』當即舒緩許多。
“這樣,你先去驛館探探關羽口風,將幷州發生之事告知對方,看看對方有無信破敵之策,又需要多少兵馬。”
“朕這就召開朝會,商討平叛事宜。”
張讓聞言大喜,轟然應諾。
劉宏讓自己詢問關羽口風,那就說明沒有在意張讓前面的讒言。
相反,派張讓過去也是在釋放一種訊號,暗示張讓要和關羽打好關係。
雒陽城東,驛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