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有很多人,讀到白門樓呂布受死的情節時,不為呂布嘆息,反而為慨然受死的高順、陳宮感到不值。
兩人都是滿腹才華,可惜所投並非明主。
他們自身才華得不到施展,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與之相反的是張遼。
他在呂布帳下地位尚且不及高順,卻在投降曹『操』以後,爆發出萬丈光芒。
張遼威震逍遙津,可止東吳小兒夜啼,名留青史。
高順若是投降曹『操』,或許他的成就不見得會比張遼低。
高順如今雖是小卒,卻也早在軍中嶄『露』頭角,屢屢相助上官訓練士卒。
匈奴人缺乏防備的這個空檔,被高順精準把握住。
他率領三百士卒衝入敵陣,而後迅速轉變陣型,換成了以防禦為主的圓盾陣。
所謂圓盾陣,就是刀盾兵在外組成圓陣,阻擋有可能來的攻擊。
長槍兵卻是藏在裡面,以長槍殺敵。
這種陣法,不僅防禦力驚人,對於騎兵還有極大剋制效果。
唯一可惜的是,這個圓盾陣尚且沒有完善,如今還缺乏防禦弓弩兵的能力。
好在高順看準機會突入敵陣。
這樣,郡兵就與匈奴人混在一起,匈奴人害怕誤傷自己人,也不敢隨意放箭。
此時,匈奴人固然佔據絕對兵力優勢。
然而組成圓盾陣的三百郡兵,卻極大縮短了受攻擊面積。
哪怕匈奴人兵馬上萬,也不可能一起前來進攻,只能圍在四周。
然而,這個奇怪的圓盾陣,很快就讓匈奴騎兵嚐到了苦頭。
那些匈奴騎兵,本來看到三百郡兵出城,根本沒有絲毫在意,毫不猶豫進行衝鋒。
可是那些騎兵尚且沒有衝開圓盾,就已經被後面的長槍洞穿。
三百郡兵,轉眼間已經殺傷二十餘匈奴騎兵。
這些匈奴騎兵以及戰馬屍體,躺在圓盾陣前面,也化作一道血肉障礙物。
如此,匈奴騎兵進攻越加困難。
“盾兵在前,長槍兵準備作戰,收縮陣型,保持戒備!”
高順持槍立於圓盾陣中央,絲毫沒有親自上前作戰的意思,反而沉著指揮。
匈奴人試探『性』發起了幾次進攻,除了丟下十幾具屍體以外,根本毫無進展。
他們本就圍困呂布多時,早已變得心浮氣躁,沒有了才開始的銳氣。
看到三百郡兵是根硬骨頭,居然都躊躇不前。
“保持陣型,移動穿『插』!”
高順卻並未只守不攻,看到猶豫不敢向前的匈奴騎兵,居然想要主動進攻。
事實上,高順此舉也有深意。
若長時間不動,就不可能給呂布突圍製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