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若他人不願往,請府君以吊籃將某送到城外,縱不能救出將軍,某亦願與其同死!”
郡守聞言,不由面『露』崇敬之『色』。
眾多士卒,此時亦是滿臉羞愧。
不少人當即奮然說道:“我等願出城救呂將軍,縱不能成功,亦求同死!”
燕趙之地,豪傑眾多。
這些郡兵,看到呂布為眾多匈奴騎兵圍困,仍舊屹立不倒的雄姿,皆願生死相隨。
歷史上呂布名聲那麼差,卻仍舊有士卒跟隨左右,也未嘗沒有這個原因。
郡守看到眾人臉『色』,忽然也覺熱血上湧。
他朗盛說道:“爾等為士卒尚不畏死,某為郡守,自然不甘落後。”
“何人願隨我出城營救呂將軍!”
郡守此時,也被眾人情緒感染。
更何況,漢人重義,若郡守再推三阻四,名聲臭了比丟官更悽慘。
故此,郡守拔劍而出,面『露』慷慨之『色』。
“府君萬萬不可!”
然而就在此時,最先開口那名小卒卻是上前勸諫。
“府君乃定襄郡守,總領定襄事物,若府君有失,則善無難保。”
“善無難保,則城中百姓具為胡人擄掠。”
“為城中百姓計,府君萬不可逞義氣之勇,坐鎮城中抵禦外敵,方為上策。”
郡守聞言,大奇之。
他本以為,這名小卒只是因為義氣,這才想要出城援救呂布。
然而。
對方先是想到以吊籃送人出城,而後還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並非常人。
“汝姓甚名誰,可有表字?”
小卒昂首曰:“某姓高名順,表字嚴正!”
“嚴於律己,心懷正氣,好字,好字,好字!”
郡守連說三個‘好’字,肅然道:“若此次你能活著歸來,本府為你請功!”
“多謝府君!”
高順也不多言。
他當即率領三百餘敢於赴死之人,在郡守的安排下,紛紛被吊籃送到城外。
此時,呂布早已渾身浴血,身邊匈奴人屍體超過兩百。
不僅如此,呂布自身受創十五處,早已有些力竭。
若非匈奴騎兵懼其勇武,哪怕將官再三催促,仍舊畏縮不敢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