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徐晃只是楊縣小吏,可對於那些忌諱的東西,卻比關羽懂得太多。
“雲中位於北地,那裡漢胡雜居,民風彪悍,應該是募兵的最好地方。”
“卻不知,將軍為何要回鄉募兵?”
此時,徐晃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徐晃乃忠義之人,如今對於大漢尚且沒有死心,假如關羽真想擁兵自重,徐晃也絕對不會助紂為虐。
“公明只知北地民風彪悍,可知那裡由於偏僻荒涼,再加上鮮卑連年入侵,早已遍地荒野,十室九空?”
“雲中雖是北地重郡,人口卻只有數萬,耕地種田尚且不足,哪有兵員給我徵召。”
“陛下雖封我為破鮮卑中郎將,手下卻只有兵丁兩百餘,根本無法守衛邊塞。”
“回鄉募兵,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徐晃聽到這裡,臉『色』才舒緩一些。
“那麼敢問將軍,為何要把家眷接到北地?”
關羽聞言,猶豫半晌終究還是說道:“實不相瞞,某曾在匈奴中郎將臧旻帳下任職,臧將軍與十常侍勢同水火。”
“此次若非有朝廷諸公相助,就算某立功再多也不可能得此封賞。”
關羽把臧旻、朝廷諸公、十常侍、夏育、田晏之間的關係,都給徐晃講了一遍。
最後說道:“那次朝堂交鋒,十常侍丟了臉面,王甫對我更是懷恨在心。”
“如今十常侍權傾朝野,我在邊疆倒也無所畏懼,就是擔心家中父親有所差池。”
關羽此言,真中有假。
他雖然擔心十常侍報復,卻更擔心以後的黃巾起義,這才想要將父親接到邊塞。
“十常侍禍國殃民之輩,人人得而誅之!”
徐晃心存正義,聽到朝中如此齷蹉之事,當即拍案而起,怒髮衝冠,咬牙切齒。
“將軍放心,你只管把家眷接到邊塞,至於募兵之事,不用將軍自己出面。”
“若將軍信得過徐某,待將軍返回邊塞以後,多則半年,少則三月,某必定帶領大批鄉勇北上投軍。”
“將軍自己回鄉募兵會造人詬病,若鄉勇自發北上投軍,哪怕十常侍能夠顛倒黑白,也休想以此作為把柄對付將軍。”
關羽聞言大喜,上前緊緊握住徐晃之手,道:“若有公明相助,此事無憂矣。”
“只是公明如今在楊縣任職,如何能夠擅離職守?”
徐晃卻是灑脫道:“報國之心,某亦有之。”
“若將軍不棄,某這就辭掉縣衙小吏職位,而後召集鄉勇北上投軍,驅除鮮卑,守衛邊塞!”
關羽聞言,心情激『蕩』,大聲說道:“我得公明,何愁鮮卑不平!”
喜歡漢末武聖請大家收藏:()漢末武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