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入現實的關羽臺詞,都能在特定情況下擁有特殊效果。
一騎當先。
關羽施展技能喊出這句臺詞的時候,自身戰意就會急劇攀升,可以增強戰鬥力。
鞍刀咆哮。
關羽縱馬衝鋒喊出這句臺詞的時候,就會激發戰馬潛力,使其加快速度。
聰明,就該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離。
關羽斬殺敵人喊出這句臺詞時,就會對剩餘敵軍進行威懾,敵軍看到偃月刀就會下意識避退。
以上三句臺詞的潛在用途,關羽已經逐漸『摸』索出來。
至於血戰到底這句臺詞的內在作用,關羽也是最近才『摸』索出來。
當關羽得知這句臺詞隱藏屬『性』以後,不由欣喜異常。
不僅僅是關羽。
恐怕任何一名統兵將領,對於這句臺詞的潛在作用,都會趨之若鶩。
因為,這句臺詞作用實在太過逆天。
假如軍隊陷入絕境,關羽喊出這句臺詞以後,就能大幅度激發士卒血『性』,提升士卒士氣。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戰爭中,士卒計程車氣直接能夠影響戰爭勝負。
特別是軍隊陷入劣勢的情況下,士氣就會大幅度降低,戰鬥力也就會急轉直下。
那個時候,能夠鼓舞士氣、激發士卒血『性』的這句臺詞,也就成了反敗為勝的關鍵。
當然,這句臺詞並非絕對逆天,也有很多限制條件。
首先,士卒們必須在陷入絕境,已經沒有生還可能的情況下,這句臺詞才能發揮出特殊效果。
士卒們但凡有活著的希望,就不可能激發‘血戰到底’的特效。
僅僅是這個條件,就有著極大侷限『性』。
沒有任何將軍,願意帶領麾下士卒陷入明知必死的絕境。
真要到了那種境地,戰爭已經能夠分出勝負了。
縱然‘血戰到底’能夠激發潛在特效,讓士卒們奮力殺敵,也只是垂死掙扎罷了。
哪怕最後僥倖殺出重圍,麾下士卒也必定會傷亡慘重。
其次,關羽呼喊口號的時候必須要身先士卒,而且還要有一往無前的氣勢。
假如關羽自己都被打得狼狽而逃,自己都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信念,縱然喊破喉嚨也不可能激發‘血戰到底’特『性』。
而且這句臺詞對於士氣的激發的程度,也不能完全控制。
假如關羽自身表現不太好,縱然符合以上所有條件,對於士氣的激發也是微乎極微。
相反,如果關羽表現極佳,這句臺詞對於士氣的激發,可以強悍到無可想象。
最後,關羽必須身為主帥並且得到士卒們認可,才能喊出這句口號激發士氣。
若只是普通將領,很多士卒根本不可能信任關羽,自然也不會激發口號特效了。
如此看來,‘血戰到底’特『性』雖然看似變態,其實也並非太過玄乎。
兵法上,本就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說法。
縱然尋常軍隊,在遭遇必死絕境的時候,只要將領統帥過人,又善於鼓舞士氣,未嘗不能做到這種程度。
‘血戰到底’特效的出現,不過是增加了這種機率罷了。
很顯然,關羽此時情形符合所有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明知檀石槐設下兩翼包抄的戰術,仍舊讓沒有提醒匈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