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為匈奴中郎將,卻只能坐視鮮卑騎兵殺我百姓、擄我財物、凌我妻女,卻不能進行有效反擊!”
說到這裡,臧旻聲音變得無比激昂。
至於諸將,此時卻臉『色』各異。
像雲長這些不是出身北地的將領,對於臧旻所言感觸並不深厚,卻也能夠感覺到鮮卑人這些年犯下的累累罪行。
那些出身北地,家鄉經常遭受劫掠的將官,眼中卻都『露』出仇恨之『色』。
很顯然,因為家鄉曾經遭到鮮卑人禍害,這些出身北地的將官感觸頗深。
“以前尚有三萬漢軍駐紮北疆,哪怕鮮卑人連年寇遍,卻也不敢太過肆無忌憚。”
“然而,若我們此時倉皇逃會國內,北疆必定再無安寧之日!”
臧旻握緊拳頭,聲音有些沉重。
雲長聽到這裡,略微思量當即眉頭緊皺。
正如在臧旻所言。
以前有三萬漢軍駐守北地,又有城牆作為防禦,哪怕鮮卑舉族來犯仍舊不懼。
最多,也只是被鮮卑人劫掠一些東西罷了。
更何況,大漢自漢武帝以來打出的國威,仍舊能夠震懾異族。
哪怕統一的鮮卑並不弱於曾經的匈奴,也不敢在北方做得太過分。
然而,此次北征漢軍若以失敗告終,臧旻再帶領麾下士卒不戰而逃,大漢不敗的神話就勢必會被打破。
臧旻率兵不戰而逃,不僅代表漢軍此次北征完全失敗,還會讓鮮卑人以為漢軍軟弱可欺,再也不復往日之勇。
永遠不要小瞧,鮮卑人這種心理上的變化。
鮮卑人之所以只敢在邊境掠奪,正是畏懼大漢天威。
如果大漢天威被狠狠踐踏,鮮卑人必定再無絲毫顧忌,大漢北疆就會陷入無盡的戰火之中。
此時,雲長非常懊惱自己前世不知道這段歷史。
如果他熟悉這段歷史,也就可以憑藉先知優勢改變歷史。
“史上漢軍此次出塞作戰,必定以失敗告終,然而歷史上卻也沒有記載,鮮卑此後人大規模南下啊。”
雲長眉頭緊皺,想要猜出歷史上這場戰爭過後,局勢究竟如何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所不知道的事,歷史上漢軍這次出塞作戰的確敗了,而且敗得十分徹底。
三萬精銳漢軍全軍覆沒。
只有三位將領帶著十幾騎逃回國內,可謂是整個大漢歷史上的奇恥大辱。
自從漢武帝北擊匈奴以後,直到大漢真正覆滅,對外戰爭中都罕有這種大敗。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史書中對於這段歷史才有些語焉不詳。
歷史上檀石槐全殲三路漢軍以後,果然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北方再也無力阻攔鮮卑入侵。
不過正是也因為這場戰爭,讓檀石槐身受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