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魏來是不在意國內的一些導演是否想要跟風自己拍一些科幻大製作的。
這是一件十分高風險的事情!
別看魏來接連兩部科幻電影的成績都很不錯,但是實際上國內的科幻電影市場,並不算多成熟。
國內真正成熟的電影市場,主要還是喜劇片、愛情片這兩個領域。
哪怕是魏來,哪怕是票房十分喜人的《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如果拋開國外的票房不論,單單隻看國內票房的話,實際上利潤比並不高。
《火星救援》國內票房22億,但是光製作成本就高達3億,再加上宣發的2.5億發行公司與出品公司各出一半),這部電影的總投資實際上是超過5.5億的。
也就是說,國內票房要超過15億,出品方才能夠回本。
《火星救援》的國內票房,實際上也就給未來影視帶來了5億左右的利潤。
只是這部電影在國外市場的票房成績很喜人,而且因為國內市場就將成本賺回來了,所以國外的票房魏來影視可以直接分走一半,這才讓這部電影的總利潤達到了十多億。
《地心引力》的情況也差不多,這部電影的總投資製作+宣發)8億多一點,在國內席捲了30多億的票房,但是實際上出品方在國內市場獲得的淨利潤也就三四億,甚至還沒《火星救援》多。
但是《地心引力》在全球市場一共獲得了10億美元的票房,海外市場才是真正讓未來影視賺到大頭的地方。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一直以來只有好來塢能夠有本錢和能力大量拍攝科幻電影了。
因為好來塢的電影一直都是瞄準全球市場的,他們有那個信心和實力收回高達23億美元的製作成本!
而光靠本土市場的華夏電影,是很難拿出12億美元去拍科幻電影的,收回成本的難度太大了。
甚至就算收回成本,最終賺到的錢,也不見得有拍一部一兩億人民幣成本的喜劇片來的多。
當然,國內的一些導演或者製片公司有野心,想要靠著科幻片出海,打入海外市場,這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魏來很難對國內這些電影公司的魄力,以及從來沒有接觸和拍攝過科幻大片的導演們“大局觀”有信心。
像光線這些大的電影製片公司,如果真的要投入大量金錢搞科幻大片,目標放眼全球市場,那大機率是會賠的血本無歸...
畢竟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像魏來這樣,有前世電影庫這個金手指的。
哪怕是拍過兩部科幻電影,自己上手過了,但是真讓魏來自己原創一個科幻劇本,他也沒信心能夠席捲全球市場...
更別提那些之前從來沒拍過科幻電影的導演了...
不過這一切都和魏來沒啥關係,反正賠錢也不是賠他的。
他也管不了別人的想法,要是主動勸說,說不定還會讓其他人認為自己自私,想要獨吞這個大片的市場。
現在的魏來,除了將心思都放到了《流浪地球》專案的前期籌備之中外,便是在不斷的挑選劇本了。
大部分都是電視劇劇本。
至於這些劇本哪裡來的?
當然是廣大受到魏來鼓舞的編劇們遞來的啊!
隨著未來影視正式步入正軌,這家原本只能算是小作坊的公司,迅速膨脹成了一家擁有近200員工的專業影視公司。
這些員工都是白括透過各種“挖牆腳公司”,從國內的一些老牌電影製作公司裡高薪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