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留給他選擇的餘地,其實就不大了。
毫無疑問,魏來很快就想到了一部電影,一部他一直想拍,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卻遲遲沒有拍的電影!
《流浪地球》!
作為前世開啟了華夏科幻元年的電影,這部電影在亞洲範圍內,無疑都能算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
畢竟整個亞洲都沒有啥成熟的科幻電影產業鏈。
以《流浪地球》的水準,征服亞洲市場肯定不是啥問題了。
不過吧,前世的這部電影,想要征服全球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那可能就差點意思了。
原因很簡單,這部電影如果拿到好來塢,實際上只能算是一部很中規中矩的末世災難片,不能算很出眾,只是及格線上的平均水準而已。
也許是因為當時郭帆手上的資金不夠的原因吧,這部電影雖然背景很浩大,整個人類社會為了避免太陽引發的災難,決定給地球裝上臺行星發動機,打算帶著地球一起逃跑。
這樣浩大的背景,應該是不缺大型特效場面的,如果拍得好的話,絕對能夠光靠特效就震撼住觀眾。
然而,《流浪地球》在特效大場面上,卻算的上是寥寥無幾,就不說和前世《復仇者聯盟》裡紐約大戰那種特效拉滿,一個城市被摧毀的大場面比。
哪怕是和十年前上映的好來塢科幻電影《2012》比,在末世場面的渲染上,也有些比不上啊!
光是《2012》裡那些城市陸沉,洪水倒灌喜馬拉雅山的場面,就比《流浪地球》裡的場面震撼多了。
《流浪地球》裡特效最出色的場景,也就只是最後點燃行星發動機的場面還算得上是震撼了。
但是看慣了這種科幻大片的歐美人士,回過頭來看《流浪地球》的特效,那當然就只能覺得場面一般了。
畢竟,他們又沒有華夏人的情懷加持,更不懂這部電影中展現出的別具一格的“華夏想法”,畢竟全世界除了華夏人,估計也沒人能夠理解這種遇到世界末日災難,也要帶著地球一起跑的精神了。
當然,《流浪地球》的部分特效也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完全被冰封了的魔都,開著全地形車在冰雪世界裡狂奔的畫面,都還算是吸引人。
但是以魏來苛刻的眼光,或者說以他現在面對全世界市場的格局來說,這樣的場面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要拍《流浪地球》的話,在核心情節不做改動的情況下,魏來勢必要增加大量的特效鏡頭,用華麗而又有衝擊的特效場面,給全球觀眾帶來一個真實的“末日地球”場景!
而不是簡單的昏暗地下城,以及幾罐特色的蚯引幹,就將那個悲哀、痛苦、掙扎的時代給概括了。
慶幸的是,魏來前世在看過《流浪地球》後,因為電影的出色表現,吸引他去看了大劉的原著小說。
所以現在讓他操刀,給原版《流浪地球》電影進行升級,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或許現在讓他自己原創或者改編一部優秀的文藝電影出來,魏來還是有些捉襟見肘,無法完成的。
但是在經過幾年商業片拍攝的薰陶,再加上對電影行業的不斷深入瞭解、學習,實踐後,對於如何拍出一部優秀的商業片,魏來還是很有心得的。
一句話,特效場面要夠宏大,要夠震撼,讓觀眾連爆米花都顧不上吃,那一部商業大片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