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老裴,我下一部電影確實有一個適合你的角色。”
魏來親密的攬住了裴敬的肩膀,笑眯眯的說道:“這個角色特別重要,可以說是全片的靈魂。”
“如果沒有這個角色,那就沒有女主角存在的意義,這個角色不但是女主角的靈魂導師,還是摯友,甚至後來演變成了摯愛。”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只是吧....”
正聽得激動的裴敬愣了下,連忙追問道:“只是什麼?”
“魏導,我覺得這個角色很適合我,真的,我就是這樣一個能夠充當靈魂燈塔的人,我相信我可以勝任的!”
“當然!”魏來呵呵一笑,無比認同的點了點頭:“我當然知道你能勝任。”
“只是吧,這個角色雖然重要,但是戲份並不多,雖然是男主角,但是實際上還是承擔男配角的作用,大概戲份只有個30分鐘吧。”
“不過,這部電影和《火星救援》一樣,都是太空求生的獨角戲,只是一部在火星,一部在空間站上。”
“實際上這部電影一共就三個角色,開局死了一個,然後到電影中段,男主角也死了,最後就剩下女主角一個人活了下來。”
其實魏來也想過,或許可以將《地心引力》的主角性別換一下,女主的戲份改成男性,男配的戲份改成女性。
但是他站在導演的角度,認真審視了一番《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后發現,實際上這部電影的角色性別劃分,是很有深意的。
之所以主角是女性,正是因為全片其實就是在模擬回朔生命的尹始,展現生命的狀態。
太空的“失重”成為離開俗世、迴歸原始的一種表現方式。
從宇宙的角度反觀地球這個人類生存的地方,以宏觀的角度令人思索人類的存在價值。
連線太空站的繩索,如同連線母體的臍帶,宇航員一次次想抓住繩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斷繩索,也象徵著一次次的生命之始。
根據導演自己的說法。
電影表達的是關於“重生”的兩重意義。
一個是困境的重生,宇航員在困境中要與己抵抗,如果輸給自己,就會選擇放棄和死亡,但最終掌握命運的還是自己。
另一個是死後的重生,一方面男主角看似犧牲了,但實際上在關鍵時刻喚醒了瀕死的女主角,在女主角的心中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另一方面,女主角藉著救生艙成功落到海中,最後海水進入艙內,出現很多氣泡,是比喻人類的一種進化,因為人類最初本就是從水裡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
而女主角這樣一個隱喻人類進化,並且模擬“生命輪迴”的角色,實際上讓女性來飾演,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女性在人類的普遍印象中,就是與生命傳承掛鉤的,是一個偉大的形象。
地球被稱為人類母親,而不是人類父親。
傳說中造人的是女媧而不是伏羲。
就是因為“女性”在人類思維中就是生命搖籃,孕育生命的神聖形象。
所以一切與生命有關的東西,在具象化的情況下,都會被賦予女性的性別。
比起拔吊無情的男人,苦苦懷胎十月的女性,顯然更能夠承載《地心引力》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涵。
如果將兩個角色的性別互換了,那在立意上,就會差了點意思。
所以魏來不可能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