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亞洲巡演之旅,在魏來等人累成狗的情況下,終於是完成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亞洲各國跑了二十多場巡演,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基本上到一地,就能刺激一地票房暴增幾天。
而魏來他們為此只用花費來回兩趟飛機票而已。
隨著時間的發酵,《繡春刀》電影非但沒有因為上映時間長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多了,評價漸漸下滑。
相反,《繡春刀》一直保持著超高的口碑,且口碑還越來越好了。
“我在電影裡,看到了太多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和悲哀。”
“這是一部很有魅力的電影!”
“情節環環相扣,節奏很快,線索完整,沒有不合理的神展開。人物不說廢話,沒有多餘的段落,資訊量很足,優點簡直說不完!”
“很久沒看到那麼靠譜的國產古裝動作片了!”
“誠意之作啊!服裝美工、配音配樂、畫面剪輯我覺得都很上乘啊!”
很難得,《繡春刀》在豆瓣上的評分是節節上升的,從開畫之後,7.5的評分,一直緩慢增長到了8.6。
這在國產電影裡,是很難得的一個現象。
可以說幾乎所有看過《繡春刀》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就算有人確實不喜歡看這部電影,但是他們也不至於將《繡春刀》批評的一無是處,只是說這部點自己不喜歡,但是服化道和細節上確實可圈可點。
0差評確實不敢說,但是《繡春刀》從上映以來,幾乎一直保持一個極低的差評率。
這個口碑爆棚的場面,讓業內無數電影公司都眼熱不已。
倒是魏來,卻覺得這一切十分正常,口碑不好才奇怪呢。
要知道,前世《繡春刀》是在預算極其窘迫,排片和宣傳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助力的情況下依靠口碑取勝的。
而前世還有《葉問》《一代宗師》這種頂級的功夫劇情片玉珠在前的情況下,《繡春刀》都能憑藉高口碑站穩腳跟,被各種誇。
那在這個沒有《葉問》《一代宗師》這種頂級功夫劇情片洗禮的世界,《繡春刀》的口碑還能差了?
只是,《繡春刀》在這個世界也難免遇到了一點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情況。
按理來說,這樣一部口碑爆棚,幾乎全網熱議的電影,票房成績也應該很優秀才對。
像《初戀這件小事》,口碑都沒這麼好,引發的熱議和《繡春刀》倒是差不多,然後取得了15億票房。
可《繡春刀》最終票房能破5億就已經了不得了。
這種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也被媒體和影評人們各種討論。
最終討論出來的結論,十分的悲觀。
還是那句話,武俠已經死了。
《繡春刀》就算口碑非常的好,但是不感興趣就是不感興趣,不喜歡武俠,或者說對武俠這個題材不感興趣的觀眾,你說的再好聽,他也不會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不像《初戀這件小事》,題材對所有人都能引發共鳴,稍微聽聞了這部電影的情況後,觀眾就會欣然進入電影院觀看。
越是叫好不叫座,反而越說明了題材的侷限性確實很大。
為《繡春刀》叫好的人,都是喜歡看武俠片的人。
然而他們不管聲勢有多熱烈,終究只是少數人群。
真正佔據觀眾群體大多數的,是那些根本不發聲,不在乎武俠片的觀眾。
他們不發聲,是因為他們對武俠片根本不感興趣,所以沉默。
而他們的沉默,越發顯得支援《繡春刀》的觀眾聲音很“大”。
但是票房反響是最真實的,是沒辦法造假的。
一個月的上映期,《繡春刀》在國內一共取得了4.2億票房,在亞洲六國一共取得了1.1億票房。
其中海外市場大部分都是泰國和日本、新加坡三地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