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講故事很重要的是“節奏”,你要給觀眾看他最想關注的東西,並且始終在這個節奏裡。”
“這個故事的靈感就在於“小人物身份的尷尬”,而小人物並不懂政治,他們也並不理解高層怎麼想的。那如果電影的視角也是從小人物的角度展現的,那“政治討論”顯然就可以簡化了。”
但是,魏來的回答,顯然不能讓這位記者滿意。
甚至也不能讓其他記者滿意。
另一位來自企鵝娛樂的記者,迫不及待的舉手追問道:“魏導,電影裡關於官場的部分,難道沒有在借古喻今嗎?”
這算是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了。
借什麼古,喻什麼今?
這個古是明末大廈將傾時,大明官場的狀況。
那喻今,難不成是暗示現在的華夏,也處於這樣一個時期?
這種話題魏來絕對不敢接的。
媒體記者啊,總是想要搞一波大新聞。
魏來有些嫌棄的瞥了這位記者一眼,說道:“這只是一部電影,一部充滿俠氣的電影!”
“我想給觀眾講的並不是一個關於政治的故事,而是在苦難中還能迸發人性光輝的故事!”
魏來重新點了一位“南方娛樂報”的記者,這家報社和光線影視有長期的良好合作,應該不會老想著搞大新聞。
果然,這位記者站起來,就問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問題。
“魏導,《繡春刀》很重要的環節便是動作理念,我感覺這部戲的動作戲很多,甚至稍微有些長,其中哪場打戲耗費的時間最長?”
魏來笑了笑,終於有一個與電影內容有關的問題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每場拍的都很艱苦,包括一些文戲中夾雜的短的動作段落,其實都不容易拍。”
“你覺得這部戲打戲不少,是因為我把很多敘事功能以動作形式完成推進了。”
“其實我在剪輯中還拿掉了很多的動作,原來第一版看起來更流暢,打戲更完整。”
“但我知道觀眾心裡能接受的是動作戲長度大概只有四到五分鐘,超過這個度之後,觀眾就會疲憊,即使你拍的再好也不行。”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熱血也不能一直保持溫度的嘛,這個節奏必須把握好。”
“所以我把人物、敘事與情緒都放到打戲中,這才是完整的,不能光是打。”
“每一場打戲,都是為了劇情服務,是給劇情裡的“悲憤”提供了一個爆發的點。”
接下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拋向魏來。
從對這部電影的票房預期,到幾位演員的演技是否滿意,再到下一部電影是否有規劃。
能回答的問題,魏來都儘量的回答,遊刃有餘的應對,引得坐在臺下的大導演林曉,暗暗點頭。
魏來很年輕。
今年也才24歲半,但是他的導演水平,講故事的能力,都遠超過及格線之上,是一位極其優秀的商業片導演。
嗯,林曉只認為魏來商業片拍的不錯。
但是考慮到魏來的年紀,他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十分厲害了,甚至堪稱驚駭!
雖然林曉擅長拍攝的是文藝片,但是不代表他不瞭解商業片。
以他的眼光來看。
這部《繡春刀》,顯然是會取得非常好反響的精品商業電影。
魏來也將會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他的傳奇之路,或許才剛剛開始!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