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作品嗎?
當然是。
雖然,這是一本打著“古代”旗號的“現代警匪片”風格的小說。
甚至很有美劇《奪命24小時》的感覺。
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大眾來說,一部唐朝背景的刑偵探桉故事,而且還是緊張刺激的24小時追兇,要懸疑有懸疑,要刺激有刺激,確實是看著很上頭。
隨著魏來每天一更,故事漸漸的展開後,這部小說越來越吸引大眾們的目光了。
張小敬遭朝廷戕害成為死囚犯,為了長安幾十萬百姓,毅然接下拯救闔城安危的囑託。
期間他面臨無數次生死抉擇,每一步都受到敵方的阻撓剿殺,步步兇機。
更讓人寒心的是,大唐官場上對他的惡意,卻一直都沒少過,讓人懷疑這盡力的守護,是否是正確的。
沒人支援,沒人相信,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
但他依舊堅守“不退之信念”,九死無悔。
他不是為了某個達官貴人,也不是為了升職加薪,更不是為了自己的命。
而是為了長安城裡生活著的那幾十萬勞碌奔波的平頭百姓!
不只是張小敬。
隨著故事的深入,一個個充滿了人性閃光點的角色,更讓讀者們流連忘返。
那即將身死卻依舊眼神溫柔光芒不改的波斯王族後裔。
那死得冤屈都不願瞪向別人的徐賓。
那在漆黑望樓上點亮“不退”訊號的木訥書吏姚汝能。
那“雖是修道之人,亦有濟世之心”冒死給予張小敬唯一信任的李泌。
一個個明明沒有費多少筆墨去刻畫的角色,卻處處能夠打動人心。
整個故事不斷在信任與背叛之間掙扎,但是每當讀者覺得人性也不過如此,背叛也沒什麼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幾個閃爍人性光輝的角色出現,點燃快要熄滅的信任之光。
“犧牲少數無辜者換取更多人的生機”的精神負荷,令人動容,讓人感慨。
正如那句曾經爆火網路的名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背後負重前行。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以十二時辰為限,寫人、設伏、煉字、著墨世情、謀篇佈局,皆理據有依,大有進益。
魏來在微博上,毫無絲毫預熱的就上傳了的這本小說,口碑迅速的在爆炸。
僅僅只是連載一週以後,就成為了微博平臺閱讀數最高的微博。
相應的,這本小說的連載都還沒結束呢,一種影視製作公司,就紛紛都拋來了橄欖枝,希望將這部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並且請魏來做導演。
甚至,有很多聰明人,已經看了出來,魏來這就是在為自己下一個專案預熱造勢呢,直接就找上門,願意拿錢投資。
要多少錢隨便開!
只是,他們唯一想茬了一點,那就是這部小說,魏來並不是打算改編成自己的下一部電影。
而是要作為電視劇製作。
倒是光線影視這邊,在收到白括的通知,《長安十二時辰》是未來影視工作室將要出品的第三部電視劇時,頗感意外。
合著,這不是魏導給自己準備的下一部電影啊?
是電視劇啊?
想一想,這似乎也很合理。
電影這玩意,在小說改編領域基本都沒成功的。
畢竟電影是要花錢進電影院看的,如果事先已經知道了劇情,觀眾其實就沒有那麼多動力,再花錢進電影院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