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和龍有關係的神獸,哪是小官可以隨便穿的。
一般的百戶,千戶,以及下面的番子,都只能穿普通的黑色曳撒服。
所謂的曳撒服,是明代服飾代表之一。
它是由蒙古人的騎射服演變而來的。
下襬是有點像百褶裙一樣的裙褲,當時叫馬面褶,方便騎馬,上身袖口處縮緊,方便騎射,和華夏文明傳統的寬袖飄飄漢服不太一樣。
簡單的說,電視劇裡常見的明代飛魚服,就是曳撒服的一種,只是比較高階,衣服是紅色的,並且還繡有飛魚、麒麟、鬥牛、蟒龍之類的補子。
在明朝一般都是皇帝賞賜給錦衣衛指揮使,內宮大太監,朝廷高等級武官的賞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類似於後來清朝的黃馬褂。
飛魚等於正三品,鬥牛正二品,蟒龍正一品。
顯然,除了正三品的錦衣衛指揮使,以及個別受皇帝賞識的指揮使同知,千戶之類的錦衣衛高階官員,普通錦衣衛是沒資格穿的。
普通錦衣衛,包括百戶和大部分千戶,穿的也就只是黑色的曳撒服,上面並沒有繡有什麼補子,或者繡一些普通的花紋。
原本,服裝組是打算給主角團三人,準備一套黑色的,但是又繡有飛魚的曳撒服。
算是打了個擦邊,說他是飛魚服吧,又不是規定的大紅色。
但是不說是飛魚服吧,身上又繡了好看的飛魚補子,從胸口到兩肩盤坐著一條飛魚,很是好看。
畢竟是主演,在穿著上還是要追求“焦點效應”的。
不過這個提議,被魏來給否決了。
《繡春刀》是一部比較追求寫實,社會背景較為嚴謹的電影。
既然追求寫實,就不應該搞這種不倫不類的服裝。
但是考慮到確實主演不能穿的和其他群演一模一樣,這樣會讓觀眾根本分不清楚誰是主角。
所以魏來退了一步,同意服裝組給三位主角的曳撒服上繡花紋。
但是不能直接繡飛魚、鬥牛、蟒龍這種明顯超規格的東西。
所以服裝組集思廣益,定做了一批繡了很多雲紋的黑色曳撒服,乍一眼看,很像是飛魚服。
但是仔細一看,繡的並不是和“龍”有關係的補子,不算是違規。
這也是魏來勉強能接受的方法了。
反正大明又沒規定,錦衣衛低階官的曳撒服上,不能繡點花紋!
喜歡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請大家收藏:()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