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幻電影元年!”
這個口號,不只是前世一直在喊。
實際上此世,也有很多電影人,經常喊出要開啟華夏科幻電影元年的口號。
像這次上映的《孤獨月球》,就有部分網友看完之後,喊著“華夏科幻電影元年要開啟了!”
只是,和前世一樣,這種口號就像是“五十年內研發出核聚變”一樣。
真的只是個口號而已。
年年都說是華夏科幻電影元年,但是年年都沒有等到真正的華夏科幻大片出現。
前世,在2019年的時候,等到了《流浪地球》,算是勉強真開啟了華夏科幻電影元年。
只是這也真的只有元年。
《流浪地球》之後,華夏的電影圈該是什麼樣,還是什麼樣,並沒有出現科幻電影井噴的情況。
畢竟,科幻電影的投資成本太高了,算是所有型別的電影裡,風險最高的一種型別。
雖然,現在華夏的票房市場,已經可以容納下科幻電影了。
甚至華夏電影市場,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科幻電影最重要的一大市場。
可是看看人家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目標票房都是奔著全球票房市場去的。
真讓好萊塢只有自己美國本土的票房市場,那也不可能每年上那麼多科幻電影了。
而華夏的電影,目前還停留在走不出去的階段。
和老爺子回家的路上,魏來一直在琢磨。
如果他來拍科幻電影的話,第一部電影要選啥?
選開啟了華夏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
還是選前世好萊塢的經典科幻大片?
《復仇者聯盟》系列?
《鋼鐵俠》系列?
《蝙蝠俠》系列?
《超人》系列?
如果選擇前世的超級英雄電影,會不會水土不服?
像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式”電影,如果將其本土化,華夏人是否會買單?
像《美國隊長》《鋼鐵俠》這種電影,如果將其本土化,美國隊長變成華夏隊長,託尼·史塔克變成史大柱,華夏觀眾會買賬嗎?
假如在抗日時期,出現一個美國隊長式的華夏英雄,一個人粉碎了隱藏在日軍中,操控裕仁天皇的九頭蛇組織首領“紅骷顱”,並且和對方同歸於盡,冰封於南極之下?
這樣的劇情,如果拍出來,絕對會被觀眾罵死的吧!
新中國的建立,從來都不是靠這種個人英雄,而是千千萬萬個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抗戰14年,才終於取得勝利的!
如果將這所有的榮譽,歸於一個不知所謂的“華夏隊長”,那和那種手撕鬼子的抗日雷劇,有啥區別呢?
華夏並不是不能接受“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而是不能接受資本社會下營造出來的那種個人英雄。
如果改編《鋼鐵俠》,將其本土化。
光是鋼鐵俠手頭那個巨無霸式的集團公司,掌握了能源、科技、軍火領域,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就算退一步,只是個能源公司,那主角打造出了鋼鐵戰甲,在這個武器嚴禁的國度,似乎也沒有任何使用的理由和機會。
華夏可不是自由槍戰每一天,有那麼多地下組織沒事幹就想著推翻政權的。
像《蜘蛛俠》《超人》《蝙蝠俠》那種,也很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