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10年是個關鍵的節點。
一連好幾位“於正”式編劇和製片人的成功,漸漸的改變了業內的風向標。
當一位位“於正”式的製片人,只是簡單的抄襲近期爆火的電視劇,只是來了波中譯中,就能夠寫出大賣劇本後。
很多製片人都覺得,這種沿著前人的路線,拿同一套大綱,只是改一改小情節,改一改背景和角色人設,就能夠穩妥小爆的路線,似乎更好。
也得力於,在21世紀的頭個十年,華夏電視劇圈探索出了足夠的題材。
所以各大影視公司抄了十年,到現在2020年,這個套路也依舊還能用。
並且推陳出新,從抄以前的熱門爆款劇,進化到直接購買熱門的網路小說,然後將其改編成電視劇。
這同樣不用花費什麼力氣,還能買到自帶流量和熱度的ip,隨便改改就是一部爆款電視劇。
但是!
這終究是一種吃存糧的做法。
現在的華夏電視劇,每年上映的新劇已經嚴重同質化了。
每年上映的七八部仙俠劇,如果扒一下大綱,會發現基本上都能從以前上映的仙俠劇裡找到一模一樣的模板。
其他型別的劇,也幾乎都是如此。
盜墓劇無非就是換一座墓寫,但是核心的劇情都是一樣的,進入墓室遇到粽子,然後一番大戰,最終勝利逃出。
這種同質化嚴重的劇,想要爆火就越來越需要依靠演員的個人號召力。
也是就所謂的“流量”演員。
誰的劇頂流更多,砸的投資更多,那就更能大爆。
搞得現在的電視劇圈,嚴重依賴資本。
s級的電視劇,投資動不動就是兩三個億!
這錢,拿去拍電影都綽綽有餘了!
不過十年的時間,電視劇圈的投資翻了無數倍!
利潤則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就導致雖然大家都還是在賺錢,但是賺的遠沒有以前多了。
一些明智的製片人,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起來。
而此時橫空出現的魏來,無疑是給這群製片人好好的上了一課!
他拍戲不依賴流量明星,也不需要多高的資本投入!
《惡作劇之吻》的總投資不過一千多萬。
《第八號當鋪》貴了些,但是也只有五千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兩部劇加起來,只用了張鹿奕這一個可以算上頂流的演員!
並且張鹿奕還是降薪出演的,只拿了二線演員的片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