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魏來就接到了羅倩兒的電話。
光線影視願意全資投資《惡作劇之吻》這個電視劇專案。
光線影視投資五百萬製作經費,並且保證電視劇拍攝完成後,投入不低於三百萬的宣傳經費。
羅倩兒將會擔任本片的製片人。
不過她只是掛職,具體的製片人工作,主要由白拓來負責。
而魏來則是總導演以及編劇,負責統籌劇組拍攝的所有工作。
劇組的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製組由白拓和魏來商量著來。
之後劇組開機後的拍攝工作,魏來全權負責,白拓則負責攝製資金成本核算、財務稽核,協助發行等工作。
簡單的說,就是拍攝方面的事情,魏來管。
涉及到財務部分,以及後續發行等事情,白拓負責。
這也是國內劇組的一般情況。
說起來,在國內的話,一般一個電視劇劇組,是製片人權利最大的。
因為製片人管錢,掌握了劇組的拍攝資金。
不管是選角色、劇組的每日執行工作,都得製片人拍板才行,不然不給撥款。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電視劇在播出後,因為選角不滿意等問題,很多觀眾噴導演。
有的時候導演受不了,就會站出來說,某些公司向劇組塞藝人,這事也不是導演能決定的。
因為這是經紀公司和製片人、出品公司,資本與資本之間的互相眉來眼去。
導演只能站在旁邊看,最終到底選誰做主演,導演還真沒決定權。
選角的事情,都是製片人負責的,製片人才是劇組真正的大佬。
所以在國內做電視劇導演,是一件挺憋屈的事情。
導演也就是個大號工具人,除了負責拍攝,平常啥事都管不了。
甚至對某個演員不滿意,導演也沒辦法換人,因為這人是製片人背後的資本選的,導演只能捏著鼻子往下拍。
這就是為什麼電視劇圈的“頂流演員”們,在劇組牛到不行的原因。
而這一切,僅僅是最近10年的轉變。
時間倒退10年,國內的電視劇劇組,選角之類的工作,也都是導演負責的。
但是,當資本湧入影視圈之後,手握背後資本力量支援的製片人,便漸漸將導演的權利壓縮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除了拍戲其他啥都管不了。
不過到了電影劇組,導演的身份立馬就不一樣了,媳婦熬成婆,變成了劇組最大的。
因為華夏電影是學的美國製度。
而美國是導演制,整個片場導演權利最大,投資人只負責打錢,不能插手劇組的正常運營。
所以華夏的電影導演們,一個個都是說一不二的主,不管多大咖位的演員,在這些電影導演面前都抖不起來。
你敢在大導面前裝?
明天你就不用來劇組上工了,在家裡等著被電影圈封殺吧。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現在電視劇圈,一部電視劇投資都上億,有的時候比電影投資還高。
但是導演們一個個都還是想做電影導演,以拍電影為最高目標了吧?
當然,這只是國內的情況,其他國家情況又不一樣了。
比如韓國的電視劇劇組,最大的是編劇,編劇不但可以決定演員的去留,甚至可以換導演。
於是,韓國的導演們,也是一樣削尖腦袋想要往電影圈鑽。
因為韓國的電影劇組也是導演制...
好在,這種製片人最大制,也不是絕對的。
只有掌握資本的影視公司自己籌備的電視劇,才是製片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