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這次鋪子的裝修計劃不比以前在縣裡時那樣麻煩了。
因為這家店本身條件就不錯。
沈家租下來之前,上一個租戶也是幹吃食買賣的。
裡面因為經常有人氣兒,也沒太多蜘蛛網和灰塵。
就是做飯的灶臺那片地方積攢的油汙比較厚重,需要好好清理。
其他只需要簡單收拾一下,重新佈置一番就可以了。
沈秋原來計劃的是在京城租下的鋪子,說不準會像縣裡那時候一樣,得大肆修葺,所以這部分留的備用金就比較多。
但如今既然不需要了,這部分錢她就打算省著花了。
比如在裝飾佈置上。
沈秋就直接自己扯了布回來。
跟周氏和沈夏兩人一起,將這些布裁成大小一致的正方形,邊上還特意編了些流蘇花樣做點綴,鋪在桌子上當桌布使。
至於桌子上,她還用細一些的麻繩,手工做了幾個花瓶出來。
另外還有牆上的一些裝飾,也用細麻繩編了許多。
滿滿的田園風。
但看在周氏他們這些人土生土長的古代人眼裡,就是沈秋怪會折騰的。
雖然這用麻繩編東西聽起來怪土氣,但不得不說,弄出來還挺好看的。
尤其是那用細麻繩一圈一圈盤出來的小花瓶,裡面再插上幾支野花,看上去也頗有模有樣的呢。
除此以外,沈秋還給店裡新添的凳子也分別坐了椅墊。
因為馬上天氣就要冷下來了,她還特意給這些墊子裡縫了薄薄得一層棉花。
坐上去不僅屁股不涼了,也沒那麼硬了,總之感覺就是怪舒服的。
呂婆子和白米何時見過這種陣仗,幾乎每天都是在一連串的驚訝中度過的。
不過驚訝的久了,兩人慢慢也就見怪不怪了。
甚至等後來,沈秋說要弄兩個竹屏風,在店裡隔一小塊兒地方出來,當包間一樣用的時候,兩人都能很淡定的接受了。
畢竟這放兩個竹屏風比起給凳子用棉花做椅墊來說,可是正常多了。
再說時間久了,呂婆子和白米也漸漸發現了。
這一家子人裡看似有大有小,但其實真正能做主的偏還就不是那兩個大的,反而是這個家裡年紀最小的。
而且這年紀最小的不僅能做自己的主,甚至有時候還能做了其他人的主。
關鍵這當爹孃的也好,當姐姐的也罷,就沒有一個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的,你說稀奇不稀奇吧。
這放眼全京城望去,也沒幾家是這樣的呀。
再說這爹孃還健在呢,就更是讓人百思不解了。
不過這些疑惑和驚訝都是一開始的。
等後面相處的時間越長了,呂婆子和白米也就漸漸明白為什麼了。
只是眼下他們還不太能理解。
只看見沈秋在店裡揮斥方遒,而周氏他們對她則是說言聽計從也不為過。
沈秋今天說要弄兩個竹屏風,都沒等到第二天天黑,沈二郎就出門給她把竹屏風弄回來了。
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沈家人沒有全都蹦出來拿主意,今天你一個想法,明天我一個想法的原因。
這店裡收拾整頓起來,也就變得格外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