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這一開口,別說沈夏,就是周氏幾個也愣住了。
腦子靈活的張氏反應最快。
愣了一下後就兩眼放光的湊上前來問:“三丫接了啥活兒啊,你看三嬸兒能不能幹?”
沈三郎在旁邊滿臉不贊同的拉了她一把:“三丫這是給二丫接的活兒,你一個當長輩的瞎湊什麼熱鬧。”
再說他賣籃子這主意都還是三丫給想出來的呢。
這會兒再讓三丫把接來的活兒分給張氏做,那他們一家成什麼了。
張氏顯然也是要臉的人,雖然著急想掙錢,但沈三郎的話還是能聽得進去的,聞言臉上有些羞赧。
但沈秋卻絲毫不介意。
因為她早就想到了其他人,所以此刻見狀便直接道:“沒事兒的三叔,我就想著這活兒估計大伯孃和三嬸兒也能幹,所以接活兒的時候特意跟掌櫃的說了,多要了一些呢。”
說完她看向門口。
見到姍姍來遲的沈大郎和大房的大丫,便又道:“還有大丫姐,我也替她多接了一份兒呢。”
大丫此時沒參與前面的對話,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聞言便有些呆住,問了句:“替我多接了一份兒什麼?”
沈秋笑著解釋了一番,然後將包袱裡的東西掏出來,在床上擺了一堆。
“都是些針線活兒,還有絡子,掌櫃的特意給了規定的花樣兒,大家只用跟著繡就行了,再不然覺得繡不來的,那就打絡子,這個也簡單。”
說著她又將每樣的價錢說了一下:“繡帕子一條八文錢,但必須細緻,也不能弄髒了帕子。”
“絡子要便宜一些,打一個只有四文,但相對繡活兒要求就沒那麼細,弄起來也快,也簡單好上手一些。”
她說完看向身旁的幾個女人,問:“大家都想好了自己能做什麼,要是東西不夠,我回頭再去鎮上問掌櫃娘子要一些,但就有一點,既然要做,咱就盡力往好了做,這樣以後再去人家鋪子裡接活兒,也能痛快些。”
畢竟這可是第一次做,弄得好與壞,對以後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幾人自然也明白沈秋的意思。
葉氏和張氏聽完除了激動以外,便立馬陷入了沉思,認真琢磨起自己到底能做哪個。
沈夏和周氏卻不同。
娘倆幾乎聽沈秋說完的第一時間,就將目光投向了她。
沈夏是震驚和感動。
因為之前沈秋說過一嘴她或許能掙錢的事兒後,就沒了下文。
所以過後她也就沒再把沈秋說的話往心裡去。
但她沒想到時隔幾天,沈秋居然還真給她弄來了能掙錢的活兒。
雖說最後的結果是家裡人都能做。
但起因也是因為想著她不是麼?
一向沒什麼存在感的沈夏奇妙的感受到了被重視的感覺。
一時間心情複雜,眼眶都有些發酸。
而周氏看向沈秋的目光就不一樣了。
她是當孃的,最是瞭解自己女兒。
按照以往沈秋的表現,別說做成這幾件事了。
就是能跟著家裡大人去一趟鎮上不惹事好好回來,周氏都會覺得,這孩子是真的長大懂事了。
可現在這樣……
周氏心裡湧起一陣猜測,但看著沈秋一如既往的笑臉,她還是暫且壓住了心頭的困惑,強行將注意力移開。
沈二郎家的小屋子裡頃刻間便是一陣熱鬧的景象。
女人們拉著自家女兒在認真挑選著自己能幹的活兒。
男人們則是圍在一處,看著那隻肥嘟嘟的老母雞咽口水,順便再討論討論沈三郎賣籃子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