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橙就笑:“奶奶,我都快三十了,準備讀博士呢.”
老奶奶就看著何明橙笑:“囡囡長得很漂亮呀,像媽媽,顯小。”
何明橙由衷道:“被您這樣的美人誇漂亮,真的是太開心了。您住這附近?”
畢竟只是偶遇,她邊說邊站了起來:“會不會打擾您散步了?”
老人家仰頭看著何明橙,微笑搖頭:“不打擾,只要你們不嫌棄,我很開心和你們聊天。我今年95了,我49年就跟我先生去了臺灣,2000年跟我最小的兒子來了劍橋,我小兒子在這教書,我老了跟他住。但他也挺忙,我每天就跟這個阿姨一起啊。”
推老人輪椅的是位非裔中年女子,她友善的看著大家笑。
何明橙有些了悟,國軍撤退的時候去的臺灣,這估計真是位大家閨秀奶奶。
曾嫻看著這位老人,想起了仙逝不久的母親,都是那個年代的女子。
她不由放柔了聲音:“我們每天都過來散步,您不嫌棄,我們可以陪您一起走走。”
就這樣,她們和老人相識了。
因為每天早上都碰上,就越來越熟悉。
老人知道何明橙正在準備申請讀博士,知道曾嫻的老母過世不久,知道曾嫻之前是一位教語文的鄉村教師,早年離異撫養大女兒。
何明橙和曾嫻也知道老人腿腳不好,能走,但走不遠。有三個兒子,老大在紐約,老二在臺灣,老三是中年得子,就是照顧老人家的哈佛教授。
老人思路很清晰,詢問何明橙讀什麼專業,一聽是經濟就笑:“我兒子教物理的,要是囡囡學物理還可以走個後門。”
何明橙和曾嫻都為老人的這份親近而倍感親切。
最有緣分的是,何明橙讚歎老人九十多了聲音還如此清越好聽。
老人就得意的告訴她,她是越劇名派尹派的弟子,早年也是紅火的臺柱子,並且歷數現在各大名派的當家人姓名,都是她那會的師兄弟姐妹。
何明橙和曾嫻瞪大了眼。
何明橙立馬就把曾嫻年輕時候曾被縣裡的越劇團錄取,上臺唱過大半年戲的歷史給翻了出來。
老人家一聽立馬就來了興趣,拉著曾嫻就要來一段。
嚇得曾嫻連連擺手:“鄉下草臺班子,而且我當年也就去了半年,後來就回家頂我爸爸的班去教書了。”
老人家卻不以為意:“戲劇本是源於鄉野,鄉下唱得好的多了去了呢。來,咱們唱個《十八相送》選段?”
曾嫻閒時愛哼唱,但這會大馬路上的,而且又是鼎鼎大名的尹派老師,她只會擺手拒絕。
何明橙看著老人那興致勃勃的樣,就笑了:“奶奶,我媽害羞。您要不嫌棄,我跟您唱一個。只是我真的只是因為經常聽我媽媽唱,知道點點而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人家就讚許的看著她:“行!奶奶就喜歡你這樣。”
“小曾你還是上過臺的呢,怎麼能這麼扭捏。”老人家還不忘嗔怪曾嫻。
曾嫻就笑:“讓明橙唱。您指點下她。”
何明橙就接手看護,把老人推到了一處大樹下的綠茵地上,然後蹲老人跟前,從手機裡調出軟體,找出伴奏:“奶奶,您唱祝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