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謹慎的湯和不露聲色前行,向來聰慧的他隱隱之中覺得有些古怪。
作為大明朝極少數能得善終的開國功臣,湯和深知聖心,也對朱元璋極為熟悉,聰慧和謹慎絕非常人能比。
縱觀整個朝堂,也難有人能相提並論,甚至罕有人知其心思,大智若愚四個字最為貼切不過。
行走在皇城之中,湯和從未多言,心中只有一種明顯的異樣之感,以他對聖上的瞭解,今日的聖賢之言,並不符合聖上的口吻。
說難聽點,論行軍打仗,當今聖上絕對勇猛無敵。
可若是說起論述治國之道,講什麼大道理之類的......
那就差得多了。
猶記得當年,聖上起事之時,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絕對就是泥腿子而已,哪怕這些年苦讀典籍,又虛心請教不少大儒,也不可能有這般成就啊。
畢竟,聖上治國憑的是本心,而非高論。
難不成......
聖上又得到了高士輔助,一如當年的劉伯溫?
狐疑之際,湯和悄聲四顧,望見了同樣沉默前行的李善長,突然想起昨日李善長陪著聖上出宮之事,頓時眼眸一滯!
下一次,定要想盡辦法跟隨才是。
真要有那等高人......
今後當交好才是,說不定就可趨服避禍!
百官眨眼離開了皇城,近臣和太子卻被皇帝單獨召見,君臣們共處於一處宮殿閒談,比起朝堂親近了不少。
常茂自不用說,既為常遇春之子,又是太子朱標的大舅哥,妥妥的皇親近臣,藍玉同為開國功臣,為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太子妃舅父,也相差無幾。
即便太子妃常氏病故,這份親情也非其餘官員能比。
兩人都和太子朱標有極為親近的關係,此刻被聖上傳召,又與太子朱標同行拜見,絕非偶然,而是朱元璋為太子打造的超一流武人集團班底骨幹,作為將來大明的預備根基。
此刻,幾人陪著落座,皆敬佩讚歎,朱元璋聽得很是欣慰,言談間親切不少。
幾番指點教誨過後。
望著常茂幾人和兒子親近,朱元璋心底羨慕,不禁想起曾經的熱血歲月,也是如這般兄弟凝聚。
感慨之餘,關切地問起了老兄弟徐達的近況。
“咱有些日子沒見魏國公了,不知他病情如何啊?”
聞言,常茂神色凝重起身,藍玉也相隨做禮。
“稟皇上,魏國公舊傷加重,恐......”
這話一響起,朱元璋驚得難以置信,急切注目問詢!
喜歡大明:攤牌了,你爹我是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攤牌了,你爹我是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