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洵跟隨那玉佩來到了他的住處,遠遠地張洵只看見幾棟房屋在一棵參天大樹下,張洵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想象自己能住進這樣一座“豪宅”。
這幾棟房屋之中最大的那一棟就是張洵的住處,在這房屋旁邊還有三間小屋,三間小屋旁邊還有柵欄,將屋前的空地圍成一個小院。
這三間小屋說小,只是和中間的那大房屋相比顯得小,但是每一間都比張洵在那小山村中住的屋子要大。
中間那用來靜心修煉的屋子更是長寬各將近五丈,在這屋子的正中央放著一個草木編織而成的團蒲,張洵坐上去頓感清涼,內心都平靜了很多,想來這團蒲也不是普通團蒲。
其中一間小屋的中央有一鐵爐,想來是修士煉丹的地方。另外一間小屋之中放置了各種『毛』筆符紙還有一些奇怪的紅『色』『液』體,張洵進去一看,赫然是聯想到他曾經在書上看到的制符佈陣之術。
還有一間小屋是茅房,雖說這外門弟子都是修煉之人,但是還是脫離不了凡胎,沒有到達更高的境界,依舊要靠吃飯來維持生命。既然要吃飯,自然就有排洩之物。
這飯也不用外門弟子來做,有專門的雜役弟子送來,所以外門弟子幾乎不用擔心修煉以外的其它事情,只要安心修煉便好。
不過也正因為此,那些一開始就成為外門弟子的修士往往惰『性』很大,更有心『性』不足者將修煉當成了享受,生怕受苦受累。
要知道體質最好的雜役弟子能在五年之內修煉到開脈六層,就如同趙天書和王奎透過煉體將體質提升到六,然後修煉速度變得和那些最差的外門弟子一樣。
而張洵修煉速度快完全是一個意外,他本來沒有可能開脈,若是沒有那一場意外,或許在張洵那般苦練之下,幾十年後體質提升到了九,但是已經毫無意義,開脈的最佳時間已經過了。
而在這外門弟子一開始體質最差的也是六,若是他們能像雜役弟子那般努力,開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誰叫他們天賦好呢?
但是如果他們能繼續提升體質再開天脈是更好的選擇,但初來乍到,無人指點,他們又很容易憑著天賦開出天脈,然後修煉速度就定格下來。
當初那三十六人中成為外門弟子的二十三人裡,沒有一人在開天脈之前提升自己的體質,而張洵以八的體質已經在這三十六人的前七之中。
正所為一切皆有定數,上天自有公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天賦高了,雖然取得的成績斐然,但努力的程度無形之中卻落了下來。
修煉是一個關乎毅力的事,天賦能決定修士修煉的起點,但是不能決定修士修煉的終點,毅力勉強影響修士修煉的起點。
但是大千世界,無怪不有,無禍不生,無事不奇,冥冥之中只有那有大毅力者才可能站在這修煉的至高點,只有那毅力天賦皆備者才能無限接近終點。
只是張洵並不知曉其中的妙處,此刻張洵在四間屋子裡『亂』晃,看看這『摸』『摸』那,好一會兒之後張洵才坐下來,開始修煉。時間已經到了晚上,張洵從打坐中醒來。
看見飯菜已經擺在桌子上,一邊吃飯他一邊在思考,因為到達開脈六層之後,張洵再按照那《萬靈脩真決》修煉竟然感覺不到絲毫的進步,張洵很奇怪。
就在這時張洵一個激靈想起了那本《玄靈訣》,那老者叫他三日之內背下里面的全部內容,然而張洵在興奮之中竟然完全忘了這件事。
然後張洵開啟了《玄靈訣》,此刻他才知曉,之前他修煉的那《萬靈脩真決》只是這《玄靈決》的一部分,只適合開脈六層以下的修士修煉。
而且那《萬靈脩真決》只能幫助修士運轉拓展體內的靈氣,修士運轉玄靈訣時還有其它妙用。
張洵手中的《砍完》也僅僅只有開脈六層到辟穀九層的修煉之法,再往後需要修為達到辟穀九層,舉行一些繁瑣的儀式之後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