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皇帝賜封,很多由來已久的神明都經由人間的皇帝賜予封號過,像是康熙皇帝賜封媽祖為“天后”,保生大帝也是。
而廟裡供奉的主神沒有正式的神格的話,就是陰廟。像是萬應公廟、一般人家的祖祠、或是一些山精水怪的小祠堂等都算是陰廟。
傳統上民間會有習慣,將無主孤魂聚集起來集中奉祀,通稱為萬應公、有應媽、萬善爺、水流公等。廟宇的名稱格式為萬應祠、萬應堂、萬善同歸、萬善同…等等。這一類的廟宇有個特徵,在廟宇裡通常會懸掛“有求必應”的紅布 。
祖祠裡因為供奉的是祖先的靈魂,大部分沒有經過皇帝、玉帝的正式冊封,所以也算陰廟。而某些地方如果有山精水怪或動物靈、惡鬼在地方上作怪的話,為了安撫它們,有時也會為它們建立小祠堂讓它們享受人間香火,不再騷擾地方。這一類的廟宇通常規模不大,並且神明的名稱會以“某某將軍、某某元帥”來稱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水流公、水流媽是指在海里、水裡遇難淹死的無主孤魂。“有求必應”的紅布條乍看之下頗為吸引信徒,但由於懸掛布條的廟宇,大多數都是沒有正式神格的陰廟,只有極少數為土地公廟、或是樹王公等。在不確定供奉神明神格是陽是陰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向祂們祈求實現自己的願望。否則不能保證實現願望後,神明要求信徒以什麼代價作為回報。
陽廟的建築在傳統上通常會有天井,並且把屋頂挑高。讓陽光照進整個寺廟空間,營造出光明的感覺。又因為傳統上認為奇數是陽數,所以確實遵照傳統建築法則的廟宇,它們的臺階數、窗欞數目都是奇數。
陰廟的建築在傳統上則通常不會有天井,特別將廟宇的屋簷做得比較低,讓陽光不容易照進廟宇,營造出陰森的感覺。且傳統上認為偶數是陰數,所以確實遵照傳統建築法則的廟宇,它們的臺階數、窗欞數目都是偶數。
在各種宗教寺廟林立的地方,以道教來說,一般人會以神格、屬性來區分寺廟為陰廟與陽廟兩種。由懼怕之心延申以安撫鬼魂為目的,所興建的廟宇如大眾爺、有應公等為陰廟。
傳說中的人物、人們因羨慕他的神通廣大,想學其無所不能的能力而興建的廟宇;或是對地方有所貢獻,感念他的德行而建立的廟宇;亦或是為標榜其忠孝節義精神,用予教化後世所興建的寺廟通歸為陽廟,如媽祖廟、保生大帝廟、關帝廟等。大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水、火、高山等,將之擬人化而建廟祭祀的寺廟大多為陽廟。至於一些王爺廟因其年代久遠,在廟祝和信徒的口傳中,將其神格提升而為陽廟……
陰廟”沾染了更多民間功利的色彩,比如過去六合彩盛行時,“陰廟”前一定都聚集了許多賭徒“求名牌”,因為陰廟一般“有求必應”,只是應之後,“他”要向你索什麼,那可就很難說了。
“啊?這麼嚴重啊,那你們豈不是很危險了……”妮妮的聲音也開始變得顫抖了起來,就在此時,姜帥卻把她送了出去。
我們三個狠狠地吸了口氣,崔明伏笑著看著我,“小天哥哥,愛心不要太氾濫,否則的話,小美眉會有其他想法的呢。”
“你……”我小心翼翼地看向了崔明麗,伸手指向了崔明伏。
“行了,不要鬧了,你們兩個先過來看一下這個。”崔明麗指著照片上的一個位置。在這個陰廟的四周,倒是一塊很開闊的荒地。
寺廟本就屬陰,自古來更有“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之說,原因就是因為寺廟聚陰,不利於居住,而寺廟後身的陰氣更要大於廟前的陰氣,容易招惹不乾淨的東西。
在《陸判手卷》記載,平原地區有兩種特殊情況,陰氣強度是可以和山中的“聚陰池”媲美的,其一是寺廟周圍是空曠的空地或田野,這樣四周的陰氣便會被寺廟吸過去,形成一個類似於漩渦的效應。
此時漩渦中心的就是寺廟的陰氣強度便會積聚且不易散發,且四外的遊魂野魄也會被吸引過來,如果怨氣不是很重的話更是很難脫離,這種情況在茅山術中稱為“旋魂甏”,甏是大甕的意思,其含義就是冤孽會存於以寺廟為中心的漩渦中央,不會外侵,也不會主動招惹生人。
“草,這群犢子可真算是大膽,就這類地界兒咱們仨都不敢貿然去探險,他們就敢去,當真是不想活命了。”崔明伏說著吐了口痰,“他媽的,真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
“姜帥什麼時候回來?”崔明麗轉頭看我。
“去送妮妮了,估計半個小時。”我說。
“行,等他回來,咱們馬上出發。”崔明麗斬釘截鐵。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