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孫祭祀、供奉牌位的,可轉化成神格的存在,若無後嗣奉祀的,稱為“無緣鬼魂”。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在臺灣民間尊稱為“老大公”或“好兄弟”,其中含有親切之意,也有敬畏之心。
民眾相信人死為鬼,所以祭祖一直是重要的活動,也是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表現。至於無人奉祀的無緣鬼魂,基於人道的關懷,悲憫其無人奉祀,因此為他建祠,使之有所歸屬,稱為“陰廟”。
為使無緣變有緣,而不會危害世間,可得到庇佑和福廕,故將這些無緣的骨骸集中一起,置於鬥甕中,建祠祭祀,稱為“萬善同歸”。在大陸沒有知名的陰廟,在臺灣最知名的陰廟是“十八王公廟”,泰國最出名的則是“娜娜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同又分類奉祀。死於非命的孤魂據說是鬼中的“厲鬼”,古以死而無後稱厲,因無後嗣奉祀的鬼魂,生活無著便成為“厲鬼作祟害民”,通常厲鬼供奉在“大眾廟”,尊稱為大眾爺;因剿賊平亂而戰死者供奉在“義民廟”,以嘉許其義行,在開臺初期,清廷經常利用客家子弟剿平民變,所以這種義民廟尤其以客家地區為多;凡因修路、建築、遷墓所挖掘出土的無主骨骸,或有無名屍則集中供奉,稱為“有應公廟”;如為無主女屍則集中在“姑娘廟”,以示男女有別;海上浮屍則稱“水流公”,如北海岸著名的“十八王公廟”;也有民眾將城隍廟、地藏王廟歸納為陰廟。
有應公類陰廟有“百姓公”、“金斗公”、“萬善爺”、“大墓公”等種類。通常有應公廟在廟前掛有紅披,上書“有求必應”四個字,故稱有應公廟。
據說因為有求必應,所以信徒很多,尤其是賭徒更是有應公廟最主要信眾。
大眾爺和有應公,相同點都是奉祀無主鬼魂,相異處是大眾爺是鬼中的厲鬼,而有應公所奉的則是無主的骨骸。
供奉這些孤魂野鬼的陰廟,通常在廟後都設有納骨塔、納骨間放置無主骨骸,納骨之處平常重門深鎖,只有農曆七月才會開啟門扉。
俗信七月初一是鬼門開啟的日子,凡供奉陰鬼之祠廟,在這一天凌晨,都會象徵性地將放置骨骸的門開啟,以示釋放鬼魂出來人世享受百姓的祭祀。在墓園如果看到一個小廟,上面寫的如果不是福德正神,那麼這個就是類似山神,他不是正神,是魔神仔,就比鬼高一等級,是管理的
當然,在臺灣最常見的是萬應公廟,所以,以上如果碰到的話,除非你是帶有目的的,帶上銀錢。去拜鬼,如果無心拜之,很有可能會出現,白天頭暈跟感冒一樣,但是晚上卻很亢奮。這個時候,你後面一般都會跟著一個鬼,或者一群鬼。
男生拜陰廟,最好不要求桃花運,因為跟在你後面不是女人,而是女鬼吸你陽氣。所以,男生拜的是求財。
女人進陰廟,不能穿的很少,而且,在陰廟的時候,必須說好還願的條件,一定要明確,比如一個女生在酒吧陪人喝酒希望拿到很多小費,一天能拿一萬,就去陰廟拜,但是陰廟,裡面有十幾個神像,這個女生說還願的時候,會打一個5兩重的金牌給陰廟。
在七月初一傍晚,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外準備牲禮、經衣、冥紙等祭拜“老大公”,為孤魂野鬼接風洗塵。一般路口、屋簷下也安置“老大公燈”或稱“普度公燈”為孤魂野鬼照明。“老大公燈”外型通常是四方型,質料以玻璃製成,可防風雨並可透光。燈上寫著“慶贊中元”等字。
為使孤魂野鬼能安心度假,自七月初一起,一切驅鬼儀式如祭煞、暗訪、神明過境等活動一律停止,以避免驚擾到好兄弟們的假期。
往昔自七月初一起各村裡輪流舉行普度,讓“好兄弟”們每天都能享用民眾的奉祀,同時各村裡也藉普度祭祀,輪番大開筵席宴請親友以同樂聯誼。政府鑑於輪流普度、宴客風氣過於奢侈,後來規定全國將普度日期集中在七月十五日,以杜絕輪流宴客的奢靡風氣。
自七月初一起也是民間的禁忌期,所有重大活動從這天開始暫停舉行。因此七月也是房地產、汽車、婚禮、旅行業的淡季,鮮有民眾會選在七月結婚、搬家或開幕,因為七月的禁忌已成為臺灣的民俗。即使不相信,也不能犯忌。
“啊?真的嗎?韓大哥,你不要嚇唬我啊……”妮妮幾乎要哭出來了。
“啊呀,我師父說的怎麼有錯,你別哭,慢慢說。”姜帥安慰著她。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