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笑,“我的師父肯定不願意我把他的名字告訴別人,但是我卻可以告訴你,我的始祖是長春真人丘處機。”
“什麼?”我和崔明伏頓時驚呆了,“您的師祖竟然是這麼大一尊大神!”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丘處機為南宋、金朝、蒙古帝國統治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所共同敬重,並因以74歲高齡而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愛民而聞名世界。
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丘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以及抗金護民的民族英雄人物,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統八年,農曆正月十九日,丘處機生於山東登州棲霞。自幼失去雙親,嚐遍人間辛苦。從童年時就嚮往修煉成“仙”,少年時棲身村北的公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傳
說,他為了磨鍊意志,曾一次次將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年十九出家寧海昆嵛山。1167年開始學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
而到了大定九年,王重陽攜弟子4人西遊,途中得道飛昇於汴梁城,囑咐:“處機所學,一任丹陽。”自此,丘處機在馬丹陽教誨下,知識和道業迅速長進。和其他師兄弟合稱“全真七子”他們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
全真七子隨王重陽一起弘揚道教全真派,丘處機在王重陽仙化後入磻溪穴居,歷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隱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之一。大定八年至大定十年間,丘處機跟隨王重陽在山東和河南傳教。
大定十年春,王重陽在河南汴梁昇天後,丘處機跟隨同門馬鈺、譚處端和劉處玄到陝西終南山拜會王重陽的朋友,及後於1172年將王重陽靈骨遷葬終南山。
大定十四年8月,丘處機隱居磻溪潛修7年,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6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於養生學和道學的研究,並廣交當地文人學士,獲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丘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官觀,並職“高功”,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對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誡。此時丘處機已名聲大振。
1191年明昌二年)秋,丘處機東歸故里,修建了一處修道之所,金章宗賜匾額“太虛觀”,即後來的太虛宮。因該宮地處濱都裡村,棲霞人俗稱之濱都宮。
丘處機多次到訪嶗山,開創了全真道教的“龍門派”。《太清宮志》載:“宋慶元元年乙卯,真人丘長春七真來嶗山。止於本宮,講道傳玄,宏闡教義,道眾大悟,各受戒律。”太清宮三皇殿之後巨石上刻有他的石刻十首。
泰和八年,他到萊西永真觀後又來嶗山,較長時間在這裡修道,今白龍洞仰口景區)有他的石刻20首。他認為“牢山”名不好,山如同一座大鰲伏於海畔,命名為鰲山,因而明代在山畔建“衛城”的時候叫“鰲山衛”,海畔叫“鰲山灣”,是青島藍色矽谷主要“一極”。後又來青島,在上清宮有題“詞”和“詩”。
嶗山有許多丘長春的題詞、詞、詩的刻石,多為丘長春所寫,後人上石刻字,如上清宮旁的丘長春詞《青玉案》:“長春真人於大安己巳年膠西醮罷,道眾邀請來此山,上至南天門,命黃冠士奏空洞步虛畢,乃作詞一首,名曰《青玉案》。白龍洞刻詩20首,是嶗山最大的一片石刻。
“沒有,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只是覺得在道門的生活太過於枯燥乏味,所以我便離開了師門,到處浪跡天涯,就是想做一個閒雲野鶴,僅此而已……”鬼修說著,便又取出了葫蘆,喝了口酒。
“恩?”但是他忽然直起身子,警覺地擦拭著口角的酒水。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