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這是為何?”聽到桑林婆婆如是說,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老婆婆,有些時候給人的感覺就跟,“未出茅廬便曉天下三分”的諸葛亮一般,當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你不要這麼看著我,其實我並不是什麼料事如神的仙人,只是,這‘麒麟蠱’也是好久沒有見到過了,沒想到,我們苗疆那一脈現在仍舊存在啊……”
聽到這老太太如是說,讓人忍不住心生疑慮,這麼看來,這血靈教還當真是大有來頭兒呢!
老太太嘆了口氣,繼續語重心長地往下說著,湘西苗族有很多支系,人們常以服飾的差異把苗族分為“花苗”、“黑苗”、“白苗”、“箐苗”等。
其中最有名的兩個支系當屬“黑苗”和“白苗”。
白苗善醫,黑苗善蠱,因此即使在苗疆,當聽到了黑苗的名號的時候,也往往被嚇得聞風喪膽,但是即便是如此,在眾多的支系當中,實力和權利最大的卻仍舊不是這黑苗。
在眾多支系當中,唯有苗王那一脈,是眾多支系的老大,發號施令,受其餘苗人追隨推崇。
“苗王”一般系歷史上苗族部落領袖的尊稱。所謂“王”,就是君主,是統治者。在氏族、部落中是首領。俗稱的“苗王”是苗族中的首領。
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有一座苗王城,建於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宣德至嘉靖年間經苗王石各野、龍達哥、吳不爾、龍西波、吳黑苗等長期經營逐步成為臘爾山區南長城外圍的“王者之城”。
王城佔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分為東城和西城。原有城牆2000餘米,面寬四尺,底寬六尺,高九尺。有4個城門,城內有11條巷道,巷道內有11道寨,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苗王城是他們自我保護、抗擊外力的堡壘。
明嘉靖年間,苗王龍西波、吳黑曾率眾攻縣破州,活捉知縣知府,活動遍及黔湘蜀三省邊界,導致明王朝在湘黔邊界,修建了一條用以隔離生苗區的“南方長城”。
苗族先民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木皮織績和草實染衣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但生產力水平低下,處於原始社會階段,所以氏族首領與苗民地位平等。
所以原本苗王的那一脈也漸漸地衰退,直至後來,這一脈也消失不見。苗疆之人善用巫蠱,但因各個支脈的側重點不同,所以所專長的蠱毒也不盡相同。
但是大體上卻可以分為“龍蠱”和“麒麟蠱”兩大類。但是“龍蠱”之術所善者甚重,但那“麒麟蠱”所通之人卻寥寥無幾,因著那是苗王一脈才所通之術。
尤其是這蠱的引子——鳳蝶毛蟲!更是十分難得,眾所周知,若是將這“鳳蝶毛蟲”置於缸內,與其他毒物進行廝殺,一年之後取出,便可煉製“麒麟蠱”。
但是在“苗王”那一脈,卻有一種特殊的方法,使得這“鳳蝶毛蟲”繼續生長,使得其繼續張成那更為罕見的——帝蛾陰陽蝶!
它是蝴蝶裡最稀少的一種,在一千萬只蝴蝶中才能發現一隻,它的雙翅的形狀、色彩和大小各不相同,由於兩翅形狀不同,帝蛾陰陽蝶無法飛行,之所以稱其為“陰陽蝶”,這是因為此種蝴蝶為雌雄同體,並且左邊為雌性,右邊為雄性。
“原本那巫蠱之蟲,是沒有辦法長大的,但是沒有想到苗王這一脈當中一人卻把這‘鳳蝶毛蟲’給煉成了‘帝蛾陰陽蝶’,只是啊,我沒想到,這條巫蠱之蟲到現在也仍舊沒有絕跡,竟然仍然存活著……”桑林婆婆說到這裡,饒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你的意思是說,能下這‘麒麟蠱’的人就是之前絕跡的苗王一脈?”我聽到這句話,吃驚不已,不由自主地問到,桑林婆婆聽到我這麼說,微微地搖了搖頭,“即使不是苗王這一脈,也起碼是和這一脈有很深的關係。”
而後,桑林婆婆又向我們解釋起這“帝蛾陰陽蝶”,這種蝴蝶毒性猛烈,千萬只當中能發現一隻已經算是不少的了,並且這種蝴蝶不需要雌雄相配,就是因為它是罕見的“自體繁殖”,因此。
若煉成此種蝴蝶,於苗疆當中也絕對是那王者的存在,即使是那種極為厲害的“本命金蠶蠱”,還有像她這種“本體蠱”,也都有時間的限制,倘若是時間過了許久的話,定然會有油盡燈枯的那一天。
但是“帝蛾陰陽蝶”卻因著它可以自體繁殖而不斷繁衍,這樣便可以代代相傳,並且這“帝蛾陰陽蝶”本為母蠱,它要下蠱的時候,便會在那目標之上,產下一卵,便是那鳳蝶毛蟲,此蠱蟲在控制心魂方面簡直首屈一指。
“這麼說來?”我不禁嚥了口唾液,“那種‘麒麟蠱’當真沒有解決地方法了嗎?”聽到我這麼說,桑林婆婆搖了搖頭,“當然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