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我媽那麼一說,我一下激動起來:“媽,真的嗎,有什麼秘密?”
“你自己把你上次說的那首詩給我背一遍。”我媽沉聲道。
“喔……”我點了點頭:“長安高闕此安劉,沃化方有贊天聰。仙冠輕舉竟何之。漢朝冠蓋皆陵墓。空向離宮祠太乙,雷令劍龍知去未。三冬季月景羊年,金雀每從雲裡現。媽,這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出自一首不同的古詩。等於八句話全是拼湊起來的。”我媽道:“也就是說,這首古詩是近代才被人湊出來的,流傳了應該還沒多久。”
“嗯,我也知道,我百度過!”我說。
“那你把這首詩的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再連著讀一遍試試,看看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媽又說了一句。
“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我茫然道。說完我便根據自己的記憶緩緩讀了一遍:“劉?聰?之?墓?乙?未?年?現?”
“沒錯,關鍵就在於這句話!”我媽有些激動地道?
“這是什麼意思,劉聰是誰?我趕緊百度一下去……”
“不用去了。”我媽道:“這裡的劉聰說的應該就是漢趙光文帝劉淵的第四子,他是歷史上十六國時期的漢國君主,公元310年到318年在位,匈奴族,今山西忻州人。”
“劉聰,我沒聽說過。”我茫然道。
對於歷史我現在只依稀記得一些比較有名的皇帝,特別是亂世時期的歷史,我知之甚少。而歷史上估計要數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時期是最亂的。那時候比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還亂得多,各種君?王數不勝數,除了專門學歷史的,估計沒幾個記得那麼多。
“你讀書的時候都在幹嘛?”我媽沒好氣地道:“漢趙也稱為前趙,存在於公元304年到329年。這是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是西晉晚期少數民族第二個建立的政權。304年十一月,劉淵以復漢為名,在左國城,也就是今天山西離石縣北,改年號為元熙,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漢國。”
“漢國,我只聽說過劉邦的漢朝。”我道。
“這是匈奴的漢國。不是漢朝。”我媽沒好氣地道:“漢國和漢朝沒什麼關係,其實也不能說一點關係沒有。因為建立漢國的劉淵其實也能算得上是漢高祖的後裔。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並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
“喔……”我雖然沒怎麼聽懂,但見我媽說的那麼認真,明顯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所以我就沒多說什麼。我媽以前教書的時候是教的語文不是歷史,我可不相信他沒查過資料就能記得這麼清楚。
“根據史書記載,劉淵是在公元308年十月正式稱帝,309年遷都平陽。310年劉淵病卒,劉和即位,後庶弟劉聰弒主篡位。316年晉愍帝降漢,西晉徹底滅亡。318年七月,漢主劉聰,也就是漢昭武帝病故,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了劉粲。這就是他們一家三代的歷史。”
我對這種複雜的歷史聽了就有些頭暈腦脹,終於忍不住問了一句:“媽,你說這麼多到底是想說什麼?”
“你難道不覺得蓮花村有可能與劉聰之墓有關係嗎?”
“什麼?不可能吧?”我一聲驚呼。
“你別忘了周融和李大逵為什麼會在你一說這首詩就會無故失蹤?我今天聽說李大逵已經找到了,而且還是在蓮花村找到的,你不覺得這事很奇怪?”我媽沉聲道。
“不對吧,按照你剛才說的,就算蓮花村和劉聰之墓真的有關係,可他們當時定都的是平陽,不應該埋到寶山市來吧?這可相隔四五百公里呢!”我道。
“沒錯,堯都平陽,說的就是今天的山西臨汾。和我們現在住的寶山市的確還相隔四五百公里,按過去的交通來說,不可能葬那麼遠。”我媽道:
“其實根據歷史記載,劉聰死後是被兒子劉粲安葬在了宣光陵,可劉粲繼位後沒做多久皇帝就被靳準殺了。根據記載,靳準當時還挖了劉淵和劉聰的陵墓,斬斷了劉聰的屍身,並焚燬了劉氏宗廟。也就是說,所謂的宣光陵早就不存在了,我現在就好奇這事。”我媽說了那麼多,終於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你的意思是劉聰之墓其實早就不存在了?”我一頭霧水。
“嗯,可以這麼說。”我媽說道。
“這首詩該不會只是惡作劇吧?”我有些懷疑地道。
“老徐那麼看重這首詩,並且不惜以全部家產來賄賂你,看起來又不像。所以我覺得這首古詩應該沒那麼簡單。”我媽說道:“而且根據這首詩來看,如果這個墓真的存在,明年就會重見天日。”
“明年?為什麼μ是明年?”我道。
“最後四句的末尾說的就是乙未年現,明年正好是乙未年,而且還是乙未年的羊年,正好對應了那句‘三冬季月景羊年’,這是隻有六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並且那句‘三冬季月景羊年’本來應該出自唐代的上官婉兒的一首詩裡,詩的原文應該是‘三冬季月景龍年’,你那首古詩的八句裡面唯獨這一句把‘龍’改成了“羊”,這明顯是在指乙未年的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