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帶著親兵拼盡全力殺出了冀州兵馬的重重包圍,這從衝到了易京城下。易京城上的箭矢如雨射退了後面的追兵,好不容易才把公孫瓚和他率領的幾百人接應進了城中。
公孫瓚一進城就支援不住了,只覺得眼前一花,身體不停使喚,仰面便從馬背上跌了下去。
等公孫瓚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如今公孫瓚的大帳之中,劉緯臺、關靖等人正在帳下焦急的等著他醒來。公孫瓚慢慢起來,問了一句,“城外的兵馬回來了多少人?”
劉緯檯面色慘然,說道,“大哥,昨夜殺回來的不到三千人。老三和老四都沒在了亂軍之中。”
公孫瓚聽罷一聲長嘆,但是卻不肯承認自己錯了。便又問,“城中還有多少守軍?”
劉緯臺有道,“城中兵馬加上退回來的傷兵,勉強能湊夠一萬之數。”
公孫瓚聽罷對關靖說,“讓城中青壯全部上城守衛,湊夠兩萬之數!如果這些人損失了,那就再把老幼婦孺也趕到城上去。他袁紹想奪我的易京,那我就和他拼個魚死網破!”
公孫瓚說罷,下面的劉蓍和關靖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寒意。
二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再勸公孫瓚,便領命下去準備。只希望過幾日公孫瓚神志清醒之後才好好與他商議對策。
公孫續這面援軍趕到,不過還不知道公孫瓚中伏之事。他先讓自己的兵馬和王當孫輕的五千騎兵就近埋伏,然後命斥候四處打探訊息。而他自己則率領親信,準備晚上向城中發訊號,約定攻破冀州兵馬的營寨。
由於袁紹有意誘使公孫續上當,所以對前日大戰的訊息封鎖的十分嚴密。在袁紹看來,既然當日走脫了公孫瓚,這次一定要活捉公孫續,那樣就不怕公孫瓚不就範。
公孫瓚卻是從那日中伏損失了大半兵馬,失去了兩個兄弟之後,整日悶悶不樂,只是以酒度日。麾下將領他不見,妻子兒女他也不見,就是把自己關在易京城中最高的高樓之上,整日飲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而且的他性情也開始變得乖戾起來,身旁的使喚僕役,丫鬟侍女,只要稍有不順他心的,動則殺人。
長史關靖勸不了公孫瓚,公孫瓚的結義二弟劉緯臺同樣勸不了他。城中如今只有一萬多殘兵和兩萬百姓,而城外尚有十萬圍城的兵馬。只是因為敵人還沒有發起總攻,否則這易京城早就破了。
這一日正在飲酒的公孫瓚突然聽得親兵來報,說是城外三十里處的山上再度燃起了篝火,像是在給城中傳遞訊號。
公孫瓚聽罷把酒杯一摔,笑罵道,“袁紹匹夫,既然已經騙了我一次,莫非還要故技重施?”說到這裡,公孫瓚突然想到,袁紹沒有這麼笨的道理,那麼這次發訊號的就只有公孫續無疑了。
他原本以為據城固守,但是這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兒子帶著援兵殺回來了,不過卻不知道城中的情形。現在已經不是考慮自己安危的時候,而是應該考慮如何通知續兒。
公孫瓚想到這裡,立馬想要著急眾將商議,可是話到嘴邊卻又不想叫人來了。他心中想,就是叫他們來又如何?如今城中沒有可用之兵,打是打不過,守也守不住,袁紹不來攻城只怕為的就是等自己的兒子來上鉤。到時候外無援兵,內無士氣,這易京只怕不攻就自破了。
公孫瓚越想越是悲觀,而且他死也就罷了,可是公孫續卻不能死,公孫續是他公孫家唯一的香火傳人。公孫瓚想到這裡突然下了一個奇怪的命令。他命身旁的侍衛守住高樓所有的出口,並且把門在外鎖死,不允許一個人出入。然後命他們在樓下堆滿稻草,放火燒樓。那些侍衛一開始不敢應承,可是公孫瓚殺了幾個人之後,他們之後唯唯領命而去。
而公孫瓚看著樓下著起的熊熊火苗,哈哈大學,似乎燒得是別人一般。關靖和劉緯臺聞訊迅速趕來,命人救火卻是不及了。他們只得在樓下大呼公孫瓚姓名,大哭如喪考妣。
公孫瓚在樓上看到他們,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把屋中所有的酒罈打破,自己在頂樓上夜點起火來。
公孫續帶著兵馬原本準備與城中之人理應外合,攻打袁紹。哪知道突然看到易京最高的城樓火起。他知道那是父親住的地方,如果火起只有一種情況,只怕是易京城被攻破了。
但是他卻不願意相信,自己千辛萬苦趕來,卻最終還是沒有趕上。不行,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城中究竟如何了。想到這裡公孫續撥馬回去,召急眾將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