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靖調齊泰和樂平的三千步兵和一千騎兵到解縣集結,現在加上他從蒲坂撤下來的兵馬共有不到一萬人馬。雖然比起涼州軍馬數量上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田靖至少有信心一戰。
這次田靖沒有選擇守城,而在依託解縣城池,列陣迎敵。要與涼州兵馬在戰場之上見勝負高低。
這倒不是田靖託大,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解縣城池低矮,難以防禦,而涼州兵馬又多備有攻城器械,守城不利;另一方面河東兵馬從蒲坂敗退到解縣,看似形勢對河東軍不利,但是河東軍卻也消滅了五六千涼州兵馬,現在全軍上下正憋著一股勁兒要打敗涼州兵馬,所謂士氣正盛,軍心可用。所以田靖覺得河東軍完全有一戰之力。
雖然是正面交鋒,但是田靖也提前做了些準備,比如鐵蒺藜,獻馬坑之類,雖然不指望這些能改變整個戰鬥的形勢,但是至少可以增加勝利的機率。
李傕、郭汜帶了兩萬兵馬一路上小心翼翼向解縣進發,每日只行五十里,就是為了節省體力。
這一日終於到了解縣城下,老遠就看到河東軍那面旌旗飄揚,列陣相迎。
李傕、郭汜根本想不到河東軍會放棄守城,而選擇野戰。這樣原先準備的大量攻城器械都成了累贅。原來為了防止攻城器械被偷襲毀掉,所以都放在了隊伍的中間小心保護。現在眼看要與敵人接戰,只好把攻城器械往陣後轉移。
田靖看著涼州軍陣型一亂,立即開始調動兵馬。
樂平的一千輕騎作為前鋒,當先衝出,不為破敵,只為最大限度的擾亂敵軍。
臧舜的胡騎校尉營和齊泰的三千河東都尉營兵馬,以長矛兵為主,作為前軍緊隨騎兵之後,衝擊敵人的中軍。李蒙、王方和張苞的三校兵馬刀盾手在前,弓弩手在後,徐徐前進,穩住中軍。田靖麾下的一千騎兵張濟留下的)護住了大軍右翼,而左翼則沒有安排騎兵防護。伍芳麾下的五百騎兵則另有呼叫。
樂平的兵馬衝向敵軍的時候,造成了短暫的騷亂。騎兵射出兩輪箭矢之後,由於沒有長矛和重甲不能直接衝擊敵軍,所以樂平一聲呼嘯之後,身後的兵馬隨他轉向繼續擾亂敵軍側翼。把正面的戰場留給了後面的步兵。
要是涼州軍準備充足,有弓箭手壓陣,河東軍的前鋒肯定不可能這麼容易就衝到陣前,但是正是趁了敵軍調整不變的當口,前鋒的長矛兵立刻衝了上來。長矛兵的交鋒,方法最簡單,但是場面也最血腥。就是上步,出槍,收槍,再上步,再出槍,再收槍。只有進攻沒有防守。只有意志力薄弱的一方,會率先崩潰,到時候只要一退,就會成為全軍的潰逃。
田靖的前鋒固然勇猛,但是涼州兵馬畢竟不是烏合之眾,雖然前面計程車兵倒下一片,但是李傕和郭汜還是立馬控制住了局勢。開始部署反攻。
攻城器械移動不了的全部放棄,先組織步兵方陣迎敵。而且為了穩住局勢,李傕和郭汜都把自己的親衛兵馬壓了上去。相信馬上就能頂住進攻。
而在側翼的三千飛熊軍相信馬上就能打散敵軍的騎兵上來支援。李傕看透了田靖的心思,知道他想趁涼州兵馬原來立足不穩時發動進攻,但是畢竟涼州兵多,河東軍少。只要能夠抵擋住第一輪進攻,那麼河東軍就不足為懼。
就像李傕想的那樣,戰場的形式在向著有利於涼州軍的方向發展。河東兵馬的進攻已經被擋住了。現在郭汜正在下命令把後面的隊伍調上來。而且眼看著飛熊軍已經趕走了河東的騎兵,開始從側翼進攻敵軍的前鋒。
河東軍前鋒的長矛兵已經開始動搖了,正在慢慢的後退。就在這時河東軍的一支騎兵不知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直接選擇了與飛熊軍相反的一翼發動了攻擊。這支騎兵人數雖少,卻是都帶了火把,看他們的樣子明顯的是衝著剛才被拋棄的攻城器械來的。
涼州軍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而飛熊軍也不可能馬上從左翼轉到右翼。就這一耽誤的功夫,河東軍的騎兵已經衝個進去,把火把扔在攻城器械之上。
這些器械大多都是木製,不一會兒全部著了起來。前面的涼州兵馬還知道躲避,後面的兵馬很多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見火起便是一陣大亂。
在前方指揮的臧舜和齊泰看到火起知道這便是撤退的訊號,命令前鋒後撤。眼見與敵人脫開了一定距離。河東軍從身上掏出一把鐵蒺藜向敵軍的方向一拋,回身便跑。
而中軍的三校兵馬也早有了準備,分開中軍,讓出十帳寬的距離,讓前鋒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