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籌辦委員會雖然是個臨時機構,級別卻很高。此外,還有不少重量級大佬過問建設工作。
為了讓地面上的神州青少年都能使用太空博物館的資源……幾億人全都送上來參觀一遍是不現實的。
地球人要想來往於天上地下,必須克服地球引力。有天梯為穿梭舟節約燃料,依然消耗很大。而大氣層粘稠厚重,對於生命星球來說,屬於貴重物品。頻繁穿越大氣層,總是有磨損的。
傳統上用投影系統和體感系統做虛擬現實,稍微差了點意思。
用專業級的大型體感裝置,微重力和失重環境都能模擬得出來。只要孩子們能學到東西,成本倒不成問題。廠商也會開心,上游相關行業,能帶來一大波利好。
但博物館裡到處都是微妙的漸變重力環境……模擬這個就力不從心了。
缺了真實的失重感體驗,遠端參觀博物館,還不如看紀錄片呢。
大佬們集思廣益的結果,是重新搞一套低成本的系統。在地面上透過腦電波接入,控制一具博物館裡的真實身體在上面玩兒。無延遲通訊的道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配套的製造技術也已完備。理論上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樣一來,幾億神州青少年不用離開地球上的學校,就可以“親身”體驗太空博物館。每個學校可以配發一些腦電波終端。
參觀過博物館,沒玩夠還想再來,也不是問題。最多排隊排得久一點。
這個系統的概念聽起來很高階。
張塵用控制頭套對前塵做感官互通以及精細控制,用的就是腦波接入。
腦電波技術研究早在二十世紀就開始了,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主要是北美分裂和黎凡特核戰爭,發展得斷斷續續。目前最成熟的技術,是在……逆戟鯨研究所手裡。
起初他們和科技公司合作設計鯨魚用的腦電波頭套,在衛瀚揚的撒錢激勵下,幾經改版,艱難地達到了與當年的機器夥伴互通的目的。
現在的最新裝置已經可以做到人鯨之間的腦電波互通,人電互通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蘭澤做前塵的控制頭套,用的就是逆戟鯨所的技術。私下裡用用,沒打算給錢。
現在所裡賣出一大筆專利授權。上下高興得跟過年似的。第一筆只是地區試點,終端改型完善之後,後面還有大生意!神州幾億青少年,有多少個學校,多少腦電波終端啊!
衛瀚揚本來還擔心,自己不在人世之後,沒有了砸錢投入,研究所會生存不下去。
他剛把所長悄悄改成大兒子衛墨章,就接到這麼個有後勁的大單子。那孩子不愧是家養的招財寶寶,早交給他就對了。
博物館的遠端參觀系統實現起來不難。挑戰在於規模。任務主要是兩大塊:天上的身體和地下的終端。
終端有不少小公司競標。身體任務,自然是由西北造物接下來的。
未來訪客醒來時,應該是在個湊活像樣的房間裡。有衣服被子洗漱臺的那種。
現在這裡躺著站著,一屋子昏迷不醒的身體。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式樣倒很齊全,都只穿著最簡單的圓領衫和大短褲。
這是還沒開張呢。
這個專案和蘭澤一點關係也沒有。具體做設計的是蘭澤的幾個學生,剛畢業的。
他就是過來看看。
這個技術的前景遠大,未來說不定可以用來做宇宙開發。
人類在後方指揮,不成人形的機械裝置身體,或者生化裝置身體衝在有風險的一線。人類操作者可以正常下班,交接給下一個操作者,而前方的“身體”可以不下班。
用腦電波實現大規模的遠端精細互聯,對於探索未知區域來說,有可能意義很重大。
……但也可能沒什麼用。因為人類這個物種,臨場反應和思考推理都比不上超級腦。
不過,有可能為神州人口提供更多就業。這倒是很有價值。
蘭澤正仔細打量站著的和躺著的人體有什麼區別,從外面進來一個人:
“哎?蘭老您來啦?”
他循聲一望,不認識,沒見過。
“我們正測試呢。”那人說。
“出去玩了?這裡好玩吧。”蘭澤隨口問他。
那人走到房間裡,眼一閉,啪嗒,倒地上了。
過了一會,牆角爬起來一個人:“我覺得還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