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霄霄已經招呼上了。
“你媽媽在學校車間裡玩。一會就回來了。”王沐詩跟霄霄親得很,忽然瞥見了蘭澤,“喲,這誰呀?真少見吶!”
“我爺爺!”院子裡那幫熊孩子比較給蘭澤面子。“爺爺好!”
“爸,你怎麼來了。”兩隻兒子丟下石榴到了院門前。
“該我問你們的吧?我是飛過來的,為什麼你們先到了?”
答案很簡單。
鎮子離家本來沒多遠。蘭澤幾乎是最後離家的,還在家磨嘰了半天。
他們倆出發得早,自然早就到這了。
父子接上頭了,王沐詩就沒理由趕人了。
蘭澤直到吃過了晚飯才離開。仙女回來之後,帶路去了個小飯店。
鎮上的小飯店是學生在運營的。開飯時間偏早,做菜水平不夠穩定。但瑕不掩瑜,食材是極好的,價格也非常良心。
有個退休的國營大牧場的場長跑來養老,順便教孩子們養豬養羊,養長毛兔和走地大鵝。鵝肉吃起來很美,有牛肉的風味,但比牛肉環保得多。
雖說技術是上一代技術,但各地的未成年人學校本來就是時代錯亂的存在。
遠古與未來在此匯聚。
田園牧歌的生活,受到生態技術的保護。
不然的話,神州大地怎麼承載得起三十億人的未來呢?光是11歲到20歲就有幾億人了。
未成年人學校再加上童校。孩子們和他們的老師,超過十億人生活在神州大城市之外的地表平面上。
這也是為什麼,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都被送到鎮子上養老。
因為,青少年太多,老師不大夠用了。
李仙女有管理經驗,帶著好幾百孩子學物理、自制裝置,有條不紊。每天忙得很充實。
王沐詩與她同住。同教書,同養老。
她教畫畫、藝術史和手工。每天倒是相對清閒。種花養草,晾鞋曬被,打理小院子。呈現給了半大孩子們一種不同的生活情調。
校領導挺喜歡這兩個老太太的。
老年人幾乎沒什麼功利性。
他們已經為了權、責、利奔忙了大半輩子,總算擺脫了下來,做事情就圖個開心。這對於教學環境的建設和少年人的心性養成都有好處。
晚飯後,蘭澤被前呼後擁地送到了自己的座機旁。
兩個老太太帶著孩子們散步消食。鎮子反正不大,都在腳步丈量範圍內。
蘭澤目送她們兩個帶著大隊人馬在夜色中往回走,自己才慢慢登機。
他那三個兒子留了下來,在這陪他們的媽媽。